首页 搜索
帝国时代2绿色,帝国时代2绿色版下载

内容导航:
  •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 帝国时代2下载网址,要绿色的(迅雷除外)
  • 帝国时代2浩方很卡但是PING是绿色的
  •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 一、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沙丘》这一作品,并非家喻户晓,但作为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的鸿篇巨制,这本书在科幻界的地位就如同托尔金的《魔戒》在奇幻界中的地位。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作为小说的剧情和作为科幻的设定都有些无聊甚至俗套(星际旅行、预知未来、政治斗争。科幻小说的时效性尤其严重。)但其中对宗教、文化和人文思想的探讨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坚挺的生命力(也将永远保有这样的生命)。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沙丘》的剧情和设定并不复杂,世界由星际背景+中世纪政治架构组成。主要的舞台就设定在这个被称为“沙丘”,满是沙漠和香料的星球上。作为沙虫的排泄物,香料成为了这颗星球上的特产且弥足珍贵,因为它能够改造人的精神,使人能够预知未来。香料在智械危机,人类摧毁所有计算机后,成为了星际旅行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整本书的基调和主要设定就是这么简单。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和同时代的“硬科幻”执着于有趣的设定不同,《沙丘》的突出之处并不在于未来世界的设定多么科幻,科技进步的理论多么有迹可循。这部作品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在另一个舞台、背景中创造了一个世界。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太空歌剧”。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国际形势。相较于剧情和脑洞设定,小说更注重世界观的刻画,不仅述说了一个故事,同时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也是将《沙丘》类比于《魔戒》的一个重要原因。

    《沙丘》所搭建的舞台——星际、宗教、无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世界,启发了后世无数作品,衍生出了无数新IP,最出名的三个无非是《星球大战》系列、《战锤40k》系列和《权力的游戏》,不难想象这本书在科幻界的宗师地位(毕竟国内星战和战锤40k的粉丝也就不多,这几个IP在欧美的地位和影响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与《魔戒》这一IP类似,《沙丘》IP虽然经过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电影和游戏都被人们不断改编,毕竟星际间的舞台如此广阔,留给诸多创作者创作的舞台实在是无比宽广。但《沙丘》电影的拍摄实在是太过困难,毕竟电影体量太小,在长达数千年的《沙丘》历史中,能够承载的内容太少,很多精妙的、富有哲理性的设定无法体现。小说本身的剧情在较短时间内又没有非常出色离奇的曲折过程。在设定不再新鲜的今天,电影的拍摄自然十分困难。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2021年最新的《沙丘》看过后只觉得表现一般般,剧情方面只能说给故事起了个头,单拎出来光是“王子复仇记”就得拍出来三部电影。看看隔壁《魔戒》电影是怎么做的:将三部曲拍完后,按照顺序进行宣发。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电影宫斗水平还在60年前。画面表现在全片算是不错的亮点,可惜好莱坞最不缺画面。影片的打斗画面和战斗逻辑几乎没法观看和理解。至于小说的那种哲学性的思考,更是荡然无存。考虑到改编的困难程度,整体制作还能感觉到良心,第二部勉强可以期待一下吧······

    除开小说和电影,《沙丘》还曾被改编成游戏。这个IP的宏大世界观,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政治体系,整体又有着相对较弱的“硬科幻”设定,改编称为一款典型的CRPG会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不过当时接手这个IP的西木工作室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们让玩家扮演上帝。

    西木工作室在1992年推出游戏《沙丘》和《沙丘2》,同时制作人第一次提出了“即时战略”(real-time strategy)这个术语,就此翻开了RTS游戏的篇章。《沙丘2》也称为史上第一款RTS游戏(虽然严格来说并不是,但这部作品的确开启了RTS的黄金时代)。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沙丘2》的游戏画面,相较一代有了地形的区分

    其实《沙丘2》相较于系列前作并没有太大的改进,它被捧上神坛并不是在游戏性方面相较前作有很大的创新,更多的原因是其制作人正式提出了“即时战略”(real-time strategy)的概念,使得RTS正式开宗立派,因此在游戏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命令与征服》的前身,游戏的系统并不需要过多的介绍。即使以当时的机能限制,仍能保证《沙丘2》是一款完整的游戏——在有限的资源内完成基础建设,调兵遣将,击败其他势力。由此衍生出的经济系统、建设系统和战斗系统,在《沙丘2》中都做到了四平八稳,炉火纯青。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亚崔迪(蓝鹰)、奥多斯(绿蛇)与哈肯尼(红牛)。这是《沙丘2000》的选择画面

    在阵营方面,游戏选择了小说中的三个家族:亚崔迪、奥多斯与哈肯尼,并在剧情上自由发挥。对小说背景中的环境有较高程度的还原。在进行建筑的建设时需要玩家先在松软的沙地中建立地基,之后才能在上方搭设建筑。如果将建筑直接建设于沙地中,则会失去一半的生命值;同时,你也要注意你的采矿车是否因为自身的声响会被沙虫袭击。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如果不逃离沙虫,你的载具会被沙虫吞下(这里是《沙丘2000》的图片,《沙丘2》太糊了)

    在操作上,《沙丘2》较为简陋。游戏中没有现代RTS中标配的框选功能,只能向目标单位一个一个地发送指令,也没有双重战争迷雾;各个家族间的特色和人物性格也并没有很好地凸显(你只能从一些建筑和武器中感受哈肯尼家族的邪恶一面)。但除此之外,游戏的核心系统框架和AI完全经得起考验。

    这款游戏启发了当时默默无名的暴雪在1994年所开发的《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Warcraft: Orcs and Humans),暴雪在《沙丘2》的基础上改进了游戏的操作,加强了种族特色和RPG要素。同为RTS领域的佼佼者,暴雪也成为了西木有力的竞争对手。之后携手西木,以《命令与征服》《魔兽争霸》和《星际争霸》,开启了属于RTS的时代。(话说本来暴雪还想从GW那拿《战锤》和《40k》的IP做电子游戏,被拒后自己做出了《魔兽》和《星际争霸》,GW肠子都悔青了。)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魔兽争霸》注重对角色的演出,一旁都有角色框,以加强角色的演出

    在《沙丘2》过后,西木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即时战略游戏的丰碑,《沙丘2》的精神续作——《命令与征服》,无数国人的游戏启蒙《红色警戒》就是CNC的子系列。这个系列也让西木工作室一战封神,RTS游戏在一众游戏中散发出了无穷的光辉。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局势下,西木工作室在1998年推出了《沙丘2000》,从图片可以看出UI和画面都与之后的CNC的系列第二部《红色警戒》大相径庭。在过场动画上,也采用了真人演出的形式。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不能说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游戏相较前作大大简化了UI,并突出表现了不同阵营、单位的特色。以三方升到满级的终极坦克举例来说,科技先进的亚崔迪坦克能够以激光扫射、阴狠的奥多斯坦克能够控制敌方单位,骁勇的哈肯尼,坦克活力凶猛,死亡后还会自爆。单位的细节方面,步兵可以穿过崎岖的地形,并会被减速,而坦克等载具就只有绕道而行。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按理来说这样的游戏理应大卖,但《沙丘2000》实在生不逢时,在这之前《星际争霸》和《帝国时代》爆火,在这之后又有自家的《红色警戒》横空出世,最终的销量并不理想。《沙丘2000》采用从《命令与征服95》改进而来的引擎。音效,图像细腻程度和人工智能较原版《命令与征服》和《红警95》稍好,但仍难掩其技术在98年已趋落后的现实(相对于同时代推出,具有全新引擎和游戏模型的《星际争霸》等作品而言)。只能说当时的RTS市场实在是神仙打架,《沙丘》很优秀,但它们更优秀。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沙丘3000》已经转化成了3d画面,让我想起了国产的《自由与荣耀》

    此时的西木工作室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在1998年,这家工作室被EA相中并被收购(危)。在“沙丘”这个IP下,西木在2001年最后推出了一款《沙丘3000》。

    这是《沙丘》系列和西木在RTS舞台上最后的绝唱,但可惜,三大阵营的不平衡使得这款游戏的销量不佳。更重要的原因是,进入21世纪之后,RTS这一游戏类型不再一枝独秀,大量更加先进、有趣的游戏不断涌出。

    开创一个时代的RTS,淹没于时代的《沙丘》之中

    西木这一RTS的泰山北斗也黯然离场,最后于2003年被EA解散,一代传奇工作室就此湮灭于时代洪流中,《沙丘》这一经典IP也被雪藏。EA,真有你的。(玩梗归玩梗,其实关于西木被EA解散也有有一些故事可以写,西木的悲剧也并不能全怪EA,只能说很遗憾吧。)

    二、帝国时代2下载网址,要绿色的(迅雷除外)

    答:你要的下载资源帮你找到了,下面是介绍和下载游戏的具体方法。 下载地址我就贴在下面。复制到剪切板就可以下载。 帝国时代2:征服者游戏简介: 在微软发售了获得高度评价的即时战略游戏续作(帝国时代II:帝王时代)一年之后,它的官方资料片The...

    三、帝国时代2浩方很卡但是PING是绿色的

    你怎么能看到自己的PING呢。你是看不到自己的的,一定要别人告诉你。而且PING是相对的,两方有一个网速慢就不行。而且有的时候你电脑正在运行一些别的大程序(不用占网络资源的程序)这时候你看到的就是网速没有问题可是运行起游戏来可就卡了。我也有过。

    四、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01

    黑客帝国之外

    程迟

    绿色的代码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随后是声音,接着是黑暗的小屋,再然后是熟悉的身影……《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的开头会让每一位喜爱这部电影的影迷心潮澎湃——即便知道这是“炒冷饭”,即便对二十年后导演能否讲好“矩阵”里的故事存疑,即便基努·里维斯现在的形象像是《黑客帝国1》里Neo他爹,但没关系,这毕竟是那部划时代的“黑客帝国”。

    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这样评价“黑客帝国”系列:“它是一部有命定的好人与坏人终极决战的超级英雄漫画电影。”熟悉的配方是坏人们打出一千发子弹,但是作为主角的好人们仍然能够逃脱,主角们被打趴下时永远都会有“觉醒时刻”,随后是翻身之战。“黑客帝国系列”的开创性,是它融合了“赛博朋克”、黑色电影、超级英雄漫画,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功夫片,在电影奇观并不如现在那样廉价的二十年前,足以掀起巨大的波澜。

    在上世纪末,《黑客帝国》的诞生有特殊的意味。一方面是世纪末欣喜和忧虑夹杂的对未来不安的期盼;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化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下一个阶段。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或许并不能确切地知道智能手机兴起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嗅觉确是敏锐的。

    但是,曾经能够让该系列引爆舆论场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太久远了,这个系列属于、并将永远属于上世纪末的银幕。导演拉娜·沃卓斯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矩阵重启》中她用一种自暴自弃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自杀式的“自我致敬”。

    当“增强现实”“元宇宙”被一次又一次提起时,《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的出现更像是一个隐喻。当年拍摄电影的沃卓斯基兄弟变成了沃卓斯基姐妹,和电影的主角一样,他们身上充满了反抗性和斗争性。世纪末他们借由“矩阵”的比喻,反抗更为庞大“系统”,只是重启的《黑客帝国4》,却是他们无力反抗的最直接证明,就像借由电影角色之口说出的:“亲爱的华纳兄弟影业,让我们制作续集。”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黑客帝国4》剧照,影片借由电影角色之口说出:“亲爱的华纳兄弟影业,让我们制作续集。”

    电影结束后,我才发现,作家大卫·米切尔也是编剧之一。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可能对他的作品《云图》有印象——沃卓斯基姐妹曾经把《云图》改编为电影,之后沃卓斯基姐妹还邀请过他担任《超感猎杀》的编剧。

    《云图》试图展现出一种近似于佛教的轮回观,万物相连,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所有人也相连。它和《黑客帝国》故事并不相同,但是却有着相同的内核。《云图》以六位生活在不同时间与地点的人物为中心,用复调式的写法,探讨无论科技如何加持,人类都需要面对的自身的劣根性。

    除去《云图》之外,另一本和“黑客帝国系列”相关的、想要推荐给大家的是《莱姆狂想曲》。如果说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塑造了赛博朋克的血肉,那么莱姆的一系列著作,则是抓住了人工智能的“灵魂”。莱姆的这部作品是未来的说明书,我们的语言、我们和无限进化的人工智能的关系、未来世界可能的形态,都在描述范围内。

    我很难想象这部1973年的书会对当下有如此多的映照。在莱姆的世界里,“文明”并非人类的创造,人类是“文明”的工具,就像最后人类发展出自我进化的机器人同样也是进化的产物。在读莱姆的作品时,我时常错觉自己在读一本“创世神话”。名为“泥人”的人工智能公开羞辱人类,引起人类社会的震荡,并且从虚拟世界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躲避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不是很“黑客帝国”?

    总之,在有了《黑镜》《失控玩家》《西部世界》等等影视作品的当下,我仍然觉得“黑客帝国”作为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它试图在上世纪末唤醒我们,只是这一次,它自己也陷入了模糊的梦境呓语。

    推荐书单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莱姆狂想曲》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著,老光 译

    读客文化 |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12-15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电影创造美国:美国电影文化史》

    [美]罗伯特·斯克拉 著,郭侃俊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9

    02

    赛博朋克里的黑色未来

    阿勃

    我们是什么时候吞下蓝药丸的?

    今天随处可见的“赛博朋克”,几乎就是“这很潮”的同义词,比如流行过一阵的“赛博朋克成都”“赛博朋克重庆”之类的视觉作品,无非就是几排挂满了霓虹灯在夜色中矗立的高楼,只能说确实部分还原了一些经典赛博朋克影视作品中的部分场景,可大都透露着自信、时髦和喜庆的夜场气息,和“赛博朋克”的要义相去甚远。

    “赛博”这个词的本义是“控制”,后来才被广泛地指代“网络”“电子”“技术”。赛博朋克风格科幻作品经常探讨的东西是,在情感记忆乃至生命都能被量化、复制和操纵的某个未来,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其他的话题,比如贫富差距、新形态的极权主义等等。赛博朋克的一大特征是“高科技低生活”的“黑色未来”——顺便,《Future Noir》也是一本讲述《银翼杀手》幕后故事的书。在这样的未来中,人类社会科技发达,但科技往往成为权贵塑造世界、纵情享乐的工具,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无数“看不见的手”掣肘,毫无尊严。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黑客帝国1》剧照,红药丸和蓝药丸的选择成为了经典问题。

    不过看开点,我们似乎早就吞下了蓝药丸,步入了后赛博朋克的世界了。你看,赛博朋克作品对于人类未来的批判性预测,在今天充满了既视感。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无疑就是,在电影技术极其强悍的今日现实,人类却好像拍不好“黑色未来”作品了?《银翼杀手2049》《沙丘》可以说是例外,翻拍自经典赛博朋克小说《副本》(又称《碳变》)的同名剧就是扑街典范,曾经惊艳的原创剧《黑镜》选择了自甘堕落,《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只能算差强人意……《游戏玩家》《失控玩家》?对“控制”的反叛仍然是青少年美好想象的层面,倒是里头的虚拟世界,美好得让人愿意呆一辈子,可以说是反“赛博朋克”的赞歌。

    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赛博朋克作品很爱描写技术怎样垄断我们的生活。经典赛博朋克作品中,个体利用加密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匿名穿梭的孤单侦探式行为很常见。我想作者们都低估了人类自我暴露、自我展现的欲望,今时今日要在社交网络上找一个人,实在太容易了。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读者,觉得经典赛博朋克作品有些过时也很正常。弗诺·文奇在《真名实姓》中做出了很棒的设想:吊销你的“上网执照”会让你社死,获得你的真实身份信息则可以利用你。40年之后,这些设想几乎全中。

    弗诺·文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狂想还沿用到了《深渊上的火》,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宇宙大静默”问题。很多入门科幻的中国读者最早接触到的类似答案应该就是“黑暗森林法则”,《深渊上的火》兼具“赛博朋克”和“太空歌剧”气质,非常值得一看。像《神经漫游者》《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样的作品已经经典到不用再推荐了,因为“元宇宙”而大火的《雪崩》也有迈入此列的趋势,就带点别的吧。

    推荐书单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真名实姓》

    [美]弗诺·文奇 著,李克勤、张羿 译

    未读·文艺家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6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副本》

    [英] 理查德·摩根 著,崔正男 译

    科幻世界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全息玫瑰碎片》

    [美]威廉·吉布森 著,李克勤、刘文元等 译

    二厂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12

    03

    科幻,不只是科幻

    秦萌

    《黑客帝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会受到前人作品的影响。《神经漫游者》是 《黑客帝国》 公认的灵感源泉。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完成的《神经漫游者》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该书也被称作“赛博朋克圣经”。

    《神经漫游者》的设定是,在未来世界里,跨国企业和犯罪集团犹如社会巨兽,主宰着社会,肆无忌惮地进行信息大战,竞相控制全球电脑信息系统的中心。书中首次使用了“网络空间”(cyberspace)这个词——它指的是由信息化网络搭建出来的计算机虚拟世界是由无数计算机介入的,它可以分裂成无数个平行世界。要知道,那时候计算机文化才刚刚开始发展,吉布森就以超前的意识描写了网络对人的异化。

    看《黑客帝国》的观众多多少少都会被其中的哲学味儿吸引。导演沃卓斯基兄弟也已经承认,影片里面,他们确实加上了不少哲学主题或者暗示。文化评论家齐泽克就说,《黑客帝国》其实是对哲学家的罗夏墨迹测验,这意味着你对什么“主义”感兴趣,就能从中看出什么来——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你还会想,这究竟是基督教的故事,还是佛教的故事?究竟电影想说的是缸中之脑,还是庄周梦蝶呢?《黑客帝国与哲学》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多不同角度的解答。

    中国人看《黑客帝国》的话,大概都会被其中的武术部分吸引吧!武打动作配上特效,尤其是“子弹时间”的设计,让中国功夫有了一股好莱坞味儿,令人过目难忘。除了第一部的拳脚,二三部又加上了刀枪剑戟等传统兵器,更加热闹了。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黑客帝国3》剧照,剧中有大量武打场面。

    不过说实话,不论是看好莱坞的功夫片还是看国产功夫片,好像大多数人一向都只能看看热闹,搞不清楚打来打去究竟有什么内涵。我认为徐皓峰在2012年出版的《刀与星辰》这本影评集对想要领略功夫片一些门道的读者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读物。这本书在豆瓣电影类图书Top100中排名第27,二手书一度炒到了几百块钱,直到2021年才有了新版。

    徐皓峰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因为潜心研究道家文化和武侠小说,所以最初被人熟知其实是以武侠小说家的身份。他创作的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以口述的形式讲述七十多年的武术实践,后来还创作了武侠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等,此外,他还是王家卫的武术指导和编剧。

    《刀与星辰》里不仅谈到了《卧虎藏龙》《赤壁》《十面埋伏》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功夫大片,也有徐皓峰对《黑客帝国》的一些思考,例如他就认为利用特技创造动作美感,是中国剑仙文化的复现。

    推荐书单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神经漫游者》

    [美] 威廉·吉布森 著,Denovo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看不懂《黑客帝国》,怪我读书少?

    《刀与星辰》

    徐皓峰 著

    果麦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5

    相关内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