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家话的形成,研究者认为,这与客家人历史上的几次大迁移分不开。客家先民,原本主要是河南一带的中原士族,那时他们讲的是中原汉族的北方官话——河洛话。西晋以后,他们渐次南迁,先是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里,恪守中原文化的客家先民,在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生活的几百年间,既保留了自己的中原官话,又吸收了当地的吴楚方言,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次方言“江淮官话”——这就是今日客家话的源头。
客家话与现代广东话在基本发音上很接近或者说雷同,但客家话保留了更多的古代汉语词汇。公认的标准客家话是广东梅县客家话。四川有一部分人现在仍然使用的客家话,俗称“土广东话”。四川现有的人口中80%以上,祖先是客家人。但随着流动和进入城市的过程,一种以湖北话为基础的“湖广话”,即今天的“成都话”,成为四川方言的主流。四川原有的古老汉语方言经过历史演变,以“南路话”的形式保留下来。今天还能讲客家话的当然是客家人,但大多数客家人讲的却是其他种类的方言。也许有一天,迅速推进的城市化将使客家人和客家话成为永久的历史概念,就象美国人的个人信息资料中早已没有了“籍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