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开玩笑了,AMD处理器相比英特尔没并有稳定性的缺陷,只是AMD处理器的市场占比较小,加上宣传力度和品牌力度欠佳,使很多人认为AMD处理器稳定性差,容易蓝屏、死机等等,甚至有一些AMD用户一旦电脑出现问题就归罪于处理器不行,而英特尔平台出问题便认为是其他配件的问题。
在质量方面我认为AMD处理器比英特尔处理器更好,尤其是这两年AMD的锐龙处理器全部采用散热效果更好的钎焊,而英特尔这边的酷睿CPU都用了好几年的硅脂散热了,这里面更多的还是因为降低成本的驱使,而实际散热效果上酷睿CPU确实逊了一筹,还逼不少玩家不得不换更强力的散热器。
还有CPU接口和插槽方面,AMD大部分处理器仍然坚持针脚式接口,这样的好处是主板插槽良品率很高,而CPU上的针脚看似脆弱,其实并不容易弄断,即使弄弯还可以掰回去,用户很少因为CPU接口和插槽的问题返修。而酷睿CPU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年来一直采用LGA触点式接口,从而导致不少用户安装的时候把插槽上的触点弄坏,也有不少主板因为暴利运输而损坏插槽,这种情况一般都得返修,英特尔就连CPU上的PCB板也不放过,不断降低厚度,从这方面来说,AMD处理器其实比英特尔要强。
不过在AMD锐龙处理器刚上市时,因为内存兼容性较差的缘故导致一系列稳定性问题,但是随着BIOS的更新修复,这个问题已经几乎没有了,新的锐龙2代产品线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如果非要说在CPU质量上哪方面赶不上英特尔,那就是处理器的超频能力和单核性能,无论是游戏玩家还是工作渲染,AMD处理器都能稳定高速的完成。
很多人说Amd稳定性不如intel。但是你只要问这些人哪里不稳定,十有八九说不出来。
蜗牛也算AMD锐龙最早的用户了,也帮人装了很多台锐龙主机了,谈谈感受吧。
锐龙不超频非常稳定,默认频率的锐龙处理器,无论温度还是功耗都是非常乐观的。
超频容易引起死机蓝屏死机,很大原因是电压没给够,但是这不能怪AMD,支持超频不是它的错,你不会超频搞蓝屏卡死这才是你的错。同理intel不正确超频也会蓝屏死机。
相比intel,Amd最大缺陷在内存,超内存蓝屏概率非常高,所以蜗牛建议2933就可以了,3200也可以试试,3466就需要超外频了。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一点。
但是我们说了,超频引起的问题都不应该让AMD背锅,超频引起的损坏,也没人给你赔偿,AMD全系列支持超频,不是它的过错。恰恰是非常良心的,蜗牛建议你要超可以,锐龙一代以3.8ghz以下,锐龙2在4.05ghz以下,不要太逞强,然后卡死了去责怪AMD不稳定,默认使用几乎不会存在不稳定。
另外AMD的U针脚容易坏这也是事实,所以安装时候需要轻拿轻放。
说说AMD的故事,有点长,也许很无聊,时空已经错乱,有的记不清啦。
初中外面电脑厅玩红警才知道DOS操作系统,为了仙剑奇侠,金庸群侠传,殖民计划,沙丘等,居然学会了大部分DOS命令,那时候谁能通过胡乱打几个英文,搞出一个莫名其妙的游戏,都是逼神啊!!要是谁东点西点的把三角洲部队弄出来了,更是牛逼之神!
也是那个时候,我知道大部分游戏对主频要求挺高的,很多电脑厅也买不起奔腾处理器,那时候还是插卡的,一个小风扇,就路由器里那么大点的风扇,足够带走处理器所有热量。好像是叫slot A接口?我忘了。大部分人买不起奔腾,怎么办??AMDK5 ,K5III,K6,速度比奔腾还快啊!!!牛逼啊!!除了intel居然还有个叫超威的企业,他们的CPU居然那么牛逼,还便宜。从此我就特别注意电脑硬件配置,一定要选电脑厅,看哪家机器配置高。
读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到朋友家里玩电脑,华硕BX主板,上面还有ISA插槽,奔腾II 300mhz,64M sdram内存,华硕TNT2 16M显卡,创新SB!LIVE声卡,迈拓8.4G硬盘,华硕显示器15寸CRT显示器,华硕光驱,华硕软驱,华硕键盘,华硕鼠标,漫步者t800音响。就是这套价值9000元的装备,在我面前耍了一个索尼克,进入山洞那滴水的音效深深的震撼了我。冲动之下,我以300分高中成绩向父母起誓,如果下一期成绩考上580分,就给我买一台电脑。当时我并不知道是声卡的原因。
…………
果然,有学渣逆袭的时候,我如愿以偿买了一个TCL品牌机,celron 433,32M内存,昆腾8.4g硬盘,精英主板intel810芯片组,第一块集成显卡的intel芯片组,那时候还有VIA威盛,SIS矽统等台湾知名厂家,知名芯片组,真的是百花齐放的感觉。那个时候多美好啊,能玩一个3D游戏,都是异常满足的。在家里用56Kmodem拨号上网,和相隔几公里的朋友一起在暗黑破坏神的世界的驰骋,探险。哪怕一个月电话费800多,然后被父亲打屁股。
快乐,是欲望被一毫米一毫米的满足。这种持续的快感,才是我在电脑陪伴的青春年华最大满足。
……
到了大学,进入天堂,没想到一路钻研电脑的我,莫名其妙成为计算机协会的会长,天天就带着大家捣鼓着怎么组建局域网,怎么破解23点断电的魔咒。
最终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那时候网络游戏没有这么猖狂。我们玩的就是cs,星际,暗黑,魔兽,我觉得我电脑还能用,还可以。接着电脑性能的差别开始打击我了。
我玩着自由枪骑兵,发现进入星云之中我是灰白的,周边什么也没有,我猜想可能微软就是这么设计的。谁他妈让我旁边还有个家伙用雷鸟K7,加Geforcemx200的师兄,他的显卡告诉我,原来还有3D特效这么细腻?
没办法,又得换,看看吧!AMD ATHLON 1700+,geforceMX440,256m的内存,威盛KT333芯片组牛逼,太牛逼了。谁要是不知道KT333等于没玩过AMD,毕竟很多同学还在用毒龙1g,毒龙没这么高外频。这特效,这速度,让我天天通宵,不仅跑遍了自由枪骑兵的地图,也学会了网页三剑客,又自学了3DMAX以及其他很多商用软件,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成为废材。但是毕竟不妨碍我们使用AMD啊,当时绝逼性价比最高的,没有之一。后来还有barton核心的2500+,3200,哪个不是经典,哪个不是暴打intel。正是AMD武装了我们全体战友,带领我夺得星际争霸校园冠军,CS校园冠军,全国CS比赛差点16名,有点说不出口啦!发热,你英特尔连发热的资格都没有!我们都是AMD FANS!简称A饭。AMD,才是为发烧而生,不是小米!
AMD也曾辉煌,也曾超越!AMD陪我度过了最美好的日子,给我最佳的体验,麻痹了我的大学生活,麻痹的!
AMD,我喜欢你,虽然你像我一样,年纪轻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双核心打假,领先过英特尔,后来酷睿从06年横空出世就一骑绝尘!我不怪你,反正酷睿出来了,我也该开始上班了。也许,我们会告别好久,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想起你,再见!老朋友!陪伴我的1700,3200。莫名心酸!
06年后没有再碰过AMD,其实也没怎么碰电脑。12年,我想陪电脑的时候,听说AMD不行了。于是我劝说一个有情怀的朋友装了FX955,我却叛变了革命,选了i5 2320。
AMD,你已远去13年了,何时回归??
我从未体会过你带给我的麻烦与不稳定,我从未麻烦过你,你也没有麻烦过我,在我青春的记忆中,你是最美,最辉煌的,超频也带给我很多快乐,毕竟这方面没intel什么事。
今天我很纠结,我想为信仰买单,我不是学生时代的囊中羞涩,也不是无所顾忌的单身青年,我是人夫,人父!!!信仰还值几个钱???
哪些和我一起组装AMD的同学,你们还在吗?告诉我,选2700X,还是8700K,还是等7月份3700X?
AMD,不是YES,是我爱你!?
答并没有太大差别,锐龙稳定性很好,自用锐龙1700默认3.2超频到全核心3.7玩了1年半超频,用的原装风扇,用打桩机5年超频fx8320 4g.,翼龙2 x6 也是五年超频,2.7超频到3.7到现在无出现过任何质量上的问题,好不好看中国销量就知道了,中国人口最多,amd这次回归高端市场处理器领域首发站就是中国网吧,还有京东合作,从数据来看非常逼近英特尔,差不多属于55开。股价也从百分之12上涨到百分之33,现在下了一点是百分之26。质量不外乎损坏部件,在我推荐玩家q友上组装锐龙,十几个没有一个说有问题,游戏方面也相当满意,好的产品体现在价格差价上,amd定位是多核桌面处理器性能优势,同价位比英特尔多2个核心,性能差不多单核心性能,举个列子2700x只比8700k便一美金,可见amd对自家处理器多有信心,从媒体发布直到今天,也体现出锐龙2代鲜明的性价比,游戏工作渲染都不误。技术方面amd采用更加先进的制程12纳米,英特尔还停留在14纳米。其主权地位受到一次又一次威胁。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出来,包括服务器那块,就是笔记本还跟不上。磁盘性能,内存性能也只有一点点落后。英特尔最高支持4000主频内存,amd则是3600。目前英特尔8700k水冷设备
可上主频5G,2700x则是4.5,i7 7820x也是差不多。
文/小伊评科技
结论:Zen1,Zen2架构稳定性确实不如英特尔(1代-3代),目前Zen3架构已经有明显改善。
AMD自从Zen架构出来之后,凭借着优异的性价比和良心的定价,一度打的英特尔有些不知所措,Zen2和Zen3的发布更是让AMD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甚至开始进军笔记本领域,并且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
最让AMD粉丝们自豪的莫过于澳大利亚硬件测试厂商PassMark所发布的市站数据,在这个榜单中,AMD时隔15年,第一次在市占份额上实现了对英特尔的反超。(当然了,这个数据真实性存疑,因为根据其他口径的数据,AMD的表现还没有这么强势)
但是也不可否认,AMD的CPU正在崛起。
不过,伴随着AMD的崛起,质疑的声音也很多,其中声量最大的质疑莫过于“AMD芯片不稳定“这个说法,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们来详细说一下。
先来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以及实际的体验结果,AMD从Zen1架构(Ryzen 1系)到Zen2架构(3系)的CPU我都用过(Zen 3没用过),同时我也用过很多英特尔的芯片,目前正在自用配备I7 H的笔记本,台式电脑则是R5 3600的处理器(由1700X,2600X持续更新换代而来),从我个人体验的角度上来看,AMD的Ryzen处理器在日常轻度办公的场景中(浏览网页,Word编辑,视频播放等)和英特尔的CPU没有任何差别。
但是,一旦到了使用ADBOE全家桶设计软件的时候,AMD平台的流畅度明显不如英特尔平台,尤其是在一些中大型的项目中,在多画板,文字输入,图层移动和缩放等等一些叠加操作的时候,AMD平台的平顺性明显不如英特尔平台,甚至会有偶尔的假死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例,在AMD相关的论坛也有大量的用户反馈,尤其是在Zen系列架构诞生的初期,这个问题是很多的,我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只是把这个原因归结为”AMD单核性能不足“这个维度,明显是不具备说服力的,所以,这里面就会引申出两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适配“和”软件优化“。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在装系统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太过在意驱动的问题,大多数人装驱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部交给Win10系统,让Win10来自动安装公版驱动,另外一种就是下载某驱动XX类软件来安装驱动。
这种做法在英特尔平台确实没事,因为英特尔统治PC CPU领域数十年,保有量巨大,绝大多数驱动类软件都会优先对英特尔的CPU做适配,甚至也包括Win10自带的驱动安装程序也是一样的,”Winter“联盟可不是说说而已,英特尔的这种自动化策略确实让驱动安装变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但是在AMD平台就不是这样了,AMD平台安装驱动如果完全依赖软件或者Win10系统自动安装,大概率都会出现问题——因为它们并不会去检查芯片组的驱动是否安装成功,这就会造成AMD芯片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莫名的BUG。
接下来还有内存,AMD处理器”挑“内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低频率,二三线的内存在AMD平台上的兼容性表现得确实比较差,很容易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为此,AMD还专门在官网上设置了一个内存查询页面,方便用户买到能够很好兼容AMD处理器的内存。
而英特尔平台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不同品牌的内存的兼容性非常优秀,几乎不需要用户去考虑太多,买了就能用,插上就能亮,兼容性问题和Bug也非常少,确实要比AMD平台稳定很多。
简单来说,英特尔由于之前拥有比较强势的市场地位,其他配套的硬件厂商也更倾向于对英特尔的产品做适配,这也就导致了在AMD Zen架构诞生的初期,其整体生态体系的建设是很慢的,想要真正发挥出AMD芯片的能力是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能够去对驱动,BIOS等进行自定义的设置,所以也就有了——”人智农“的说法(简单翻译就是有智慧的人才能用AMD处理器)。
但是,懂行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早就已经被英特尔给”惯坏“了,在刚接触AMD芯片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从而对AMD芯片本身产生负面的印象。
而且在Zen1的时候,AMD自身的问题也确实比较多,譬如内存延迟等等,稳定性确实不如英特尔。
紧接着还有软件层面,同样是因为intel之前处于绝对的优势之中,各大软件厂商在发布软件的时候也会更加倾向于对英特尔的处理器做优化,毕竟用的人多,其中ADOBE的全家桶,MAX Vray以及matlab等都是出了名的”A黑“软件,在AMD平台的使用体验确实不如英特尔。
就拿Adobe家族的PS来说,老版本的PS对于AMD的多核优化非常差,用户想要用得好就需要去自己摸索寻找对AMD优化比较到位的版本,才能够获得更加出色的体验,这无疑是增加了很多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而英特尔这边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装上就能用。
总之,AMD之所以到现在还给人一个不稳定的印象,绝大多数还都是因为其市场占有率低,生态体系建设尚且不足所致。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amd的锐龙系列,一点都不差,尤其现在的锐龙2系列,能问出这种话,感觉活在十年前。
CPU稳定性没差别,但是主板芯片的稳定性差别就大了。我曾经在一家主板代理商上班,AMD主板一到夏天,返修率高的惊人。相比intel主板返修就少非常多,而且AMD平台用2年后整体速度和稳定性降了许多。曾经我也是一名AMD粉丝,从K6 ii 开始接触,到AM3平台之后,基本不再推荐朋友用AMD。
此前由于Intel处理器在架构方面大幅领先于AMD处理器,Intel处理器的市场份额更高,系统、软硬件生态都比AMD处理器更完善,Intel在功耗控制和运行效率方面比AMD更好一些。但随着AMD Ryzen处理器的崛起,AMD处理器在性能和效能方面都不输Intel,但性价比更高,市场份额也不断攀升,相关的系统、软硬件生态也不断完善,目前AMD Ryzen处理器在稳定性和质量方面丝毫不逊色Intel处理器,但价格更低,竞争力更强,这也是目前流行AMD YES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此前AMD处理器的架构问题,功耗较高,效能较差,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随着AMD采用最新Zen架构的Ryzen处理器问世,AMD处理器在稳定性和效能方面丝毫不输Intel处理器,而最新的Ryzen 二代cpu在性能方面已经全线超越Intel的八代酷睿处理器。反观Intel,多年奉行挤牙膏政策,Intel处理器虽然十分“稳定”,但因为10nm工艺遭遇困境,14nm工艺遭遇严重缺货,导致Intel处理器价格飙涨,基本无性价比可言。而AMD Ryzen处理器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夺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系统、软硬件厂商纷纷加强了对于AMD处理器的支持,AMD的软硬件生态不断完善。
Intel因为推出酷睿架构处理器,长期以来在性能和效能方面全面领先AMD,也开启了Intel最长的挤牙膏周期,Intel处理器的“稳定性”也有目共睹。但随着AMD Ryzen处理器崛起,彻底打乱了Intel的挤牙膏节奏,直接导致10nm工艺困境,14nm缺货和价格暴涨,因为挤牙膏,Intel处理器相比Ryzen在性能和效能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应该说Intel引以为傲的“稳定性”似乎并不稳定了。
由于目前AMD Ryzen处理器在稳定性、性能和效能方面并不逊色于Intel处理器,但在价格方面却拥有十分大的优势,所以目前装机的话基本可以无视Intel了,AMD YES!
AMD处理器和intel处理器相比较,哪个稳定?质量相差到底有多大?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AMD的起步,到现在AMD的发展与英特尔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就足以证明AMD的性能越来越优良,毕竟12纳米的制作工艺,比起原来AMD刚起步,与英特尔之间的制作工艺,明显的差异,无论是从发热量,CPU的功耗,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AMD一直是无法与英特尔比较,所以很多人吐槽AMD处理器怎么怎么技术烂,真正用过AMD的处理器,包括主板的搭配,都知道AMD的性价比如何
还有人提到AMD的超频性能不稳定,系统出现蓝屏死机,其实当你使用aamd的CPU,要进行超频,不仅仅考验的是CPU的性能,对于主板CPU供电电容,主板的芯片,以及电源的要求,都有很明显的变化,所以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在CPU上,觉得AMD的处理器质量不怎么样,从2005年使用的AMD2500,到如今的x,我相信使用过AMD处理器的人,都有明显的感觉,AMD CPU1直是在用心发展
无论是CPU的构架,x,综合性能超过了,超越大概15%左右,对于CPU的发展,以及CPU的性能,这样已经有很明显的提升,多核心多线程,制作工艺提升,默认主频率的提升,并不像英特尔那样,一个处理器,区分所谓的i3i5,i7,有分第一代第二代到现在的,第八代处理器,对比每一型号每一代,很多人都说他是在挤牙膏,性能没有质的提升,价格却相差好几百
有的人说AMD性价比高,有的人说英特尔的性能良好,我觉得只要自己用的舒服,不要太在意键盘侠,就可以了
如果只说CPU这个部件的话,AMD处理器在稳定性和质量上面并不会比Intel差,不过一台电脑主机硬件部分并不是只有CPU,除了CPU之外,还有主板,内存条,显卡,硬盘,电源,以及散热系统,所以就一台电脑主机的稳定性而言,不能仅仅考虑CPU部分,另外几大件也是需要考虑的。
而AMD主机在过去的表现的确是没有Intel那么优秀,至于原因其实也简单,那个时候AMD的CPU性能不行,因此大家都不怎么待见AMD的平台,所以在以AMD处理器为核心的平台上面投入不多,既然投入不多,那么在稳定性或者兼容性上面表现差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就算是差一些,也没有到网上一些人说的那么可怕。
后面随着AMD依靠Ryzen翻身,AMD的产品慢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到Zen2时代开始,可以说AMD在PC上面表现出领先的态势了,标志性的事件就是AMD的Ryzen 4000系列APU在笔记本平台上面被各个品牌所采用,而到了Zen3架构时代,AMD的表现更加突出,市场份额进一步的扩大,相关支持也多了,AMD产品在稳定性和兼容性上面的表现其实已经很好了,所以现在就不要说什么AMD的CPU稳定性不如Intel这种话了。
当然AMD的处理器也不是没有不足的地方,个人觉得AMD的针脚PGA设计真的需要改一下了,最好改成Intel的那种LGA模式,对于玩家来说,很多时候都会拆装散热器,而在这个过程中,Intel平台就可以很随意的拆除散热器,但是AMD平台就需要小心一些了,因为搞不好就会连带散热器拔下来,可能会造成针脚的弯曲,给玩家带来不方便。
当然有人说Intel只是把风险转嫁给了主板,实际上在换散热器硅脂等操作中,是不需要拆下CPU,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把Intel的CPU拆下来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把主板的针脚弄坏的事情,这种转移焦点的做法还是不要说了,反正AMD的PGA针脚设计对于玩家而言就是不友好,希望AMD后续能够摒弃这个设计。
总之,AMD目前的处理器和Intel的相比,在稳定性上面不存在什么短板,如果非要说AMD的CPU不足的话,那就是PGA封装有点坑,另外CPU的积热问题比较明显,虽然能耗是比Intel低,但是CPU温度就不一定比Intel强了,另外AMD在稳定性和兼容性上面表现比较差的是显卡,对于普通用户,AMD的显卡最好避开,别给自己找不快,老老实实选择NVIDIA的显卡就是了,CPU倒是随便选都行。
答:你好!3则需要p1.5和512m内存以及64m以上的dx9的显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东西卖贵了骂没有性价比,卖便宜了怀疑质量有问题,AMD一脸懵逼:那你还要我怎样?
以上只是抖个机灵,开个玩笑。先说结论,显然锐龙卖得便宜不是质量的锅,一方面与AMD一直坚持的高性价比策略所以卖得相对便宜,另一方面是AMD蹉跎了几年,没钱砸推广、口碑又不行,用户对于产品了解得不多有误解也是正常的。
资深的DIY玩家都知道,AMD的CPU卖得比英特尔便宜,那不是应该的吗?高性价比一直是AMD的杀手锏,至于AMD高性价比的经典产品那就太多了,比如代号ThunderBird雷鸟的新Athlon 1GHz,性能比肩Pentium III,但价格比后者便宜了1/3。初代“黑盒”,没有锁倍频的Druon毒龙,可以轻松地将主频从600MHz提升到900MHz甚至是1GHz,性能堪比高端奔腾III和速龙雷鸟。而Duron 800MHz更是可以将频率超至1.4GHz,已经可以秒铜矿了。以后AMD虽然锁了Druon的倍频,但是玩家发现了用一根“铅笔”就能轻松破解。
紧接着为了应对图拉丁赛扬和P4的挑战,AMD推出了Athlon XP 1800+,玩家发现只花赛扬4的价格,就能获得P4的性能,简直是捡了大便宜。而且Athlon XP 1800+也能使用“铅笔大法”,轻松变身2200+。后面面对强悍的P4,AMD只得继续主打高性价比,2003年的Athlon XP 2500+ Barton(巴顿)搭配nForce 2 Ultra主板,把外频设置成200MHz,就变成了Athlon XP 3200+,而且核心频率还能轻松超到2.4GHz以上,依然是赛扬的价格,P4的性能。
从09年开始,AMD开启了开核时代,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2 220、Athlon II X4 640等一大批产品都可以通过主板BIOS的设置,将双核处理器变成四核不说,还能释放三级缓存和进行超频,引发了玩家的强烈追捧。至于锐龙就是近两年发生的,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了。下个月AMD又将在CES 2019上宣布锐龙3000 CPU的信息,从媒体泄露出来的信息来看,新产品性价比依然超高。
另一方面,AMD过去几年的产品实在是太弱了,甚至出现了Core i3默秒这种丢人的案例,丢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不说,口碑也跌到了低谷、公司也每年巨额亏损。在此情况下,Intel虽然成为奸商一直在挤牙膏,但它每年花了大钱砸广告、砸渠道,使其产品在大众中的认可度更高。而近两年AMD虽然凭借着锐龙的优秀表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但是市场宣传、渠道建设、用户口碑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AMD的CPU比intel便宜太多,当然不是质量不行。如果AMD的芯片质量有问题,电脑根本跑不起来,它也坚持不到现在。
根本原因在于,AMD缺乏"intel inside"和“灯……等灯等灯”那样的骚操作,intel过去几十年在报纸、杂志、网络和电视上,把这两样玩出了花,结果很多电脑小白认为:intel处理器贵有贵的道理,代表高性能嘛。
至于AMD,我们最多在电脑城看到稀稀拉拉的条幅广告,很多电脑小白不把AMD当作显示器品牌就谢天谢地了。
简单说,intel处理器贵,是因为广告做的好。
为做好广告,你们都不知道intel有多努力:“intel inside”这个只有两个单词的短句,被印成贴牌,所有使用intel处理器的品牌电脑厂商如果将这个贴牌贴在自己的电脑上,将获得5%的返利。
结果有200多个品牌电脑贴上了“intel inside”。
按平均每年CPU销售收入80亿美元计算(按2017年财报数据),intel每年为“intel inside”花费的贴牌宣传费将达4亿美元,1991年推广“intel inside”,到2017年这笔花费大约为104亿美元。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单词的推广费用达到了52亿美元。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字了。
104亿美元还没算上intel在其它媒体上的推广费用。
我们接着来看AMD。
AMD有三个字母,其实内涵就两个字:穷啊!三个字:非常穷!
下图是AMD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柱状图,单位:亿美元。2004年到2016年,AMD13年5赚8赔,赚的时候,利润也少得可怜,而2007和2008年的两场大亏损,每一场都亏的怀疑人生。
这就是AMD,屡赔屡战,债务缠身,不倒闭就已经是奇迹了,估计很多人都想知道,日子这么苦,AMD是怎么活下来的?
像intel那样大把烧钱搞品牌营销很不现实啊,就像穷得没有第二条裤子穿的穷光蛋,你让他买爱马仕包去装逼,可能吗?
所以,钱真的是万恶之源,没有钱就没法烧钱打广告,没有知名度,只能卖地摊价。
原创回答,请勿搬运。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即联系删除。
质量问题肯定是不存在的,现在AMD处理器的价格低主要还是因为过去几年的产品太弱了,本来AMD的品牌影响力就远不如英特尔,以推土机架构为代表的处理器性能和功耗表现都不行,所以AMD长期积累下来的口碑和知名度被英特尔远远拉开了,即使AMD现在的锐龙处理器表现不错,但是仍然难以在短时间挽回销量和口碑。
在CPU市场,产品好坏是一个关键,但是营销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英特尔长期以来在广告宣传上的巨额投入不是白费的,因为有广告费补贴的关系,电脑厂商和主板厂商也愿意给英特尔打广告,AMD显然就没有这么大刀阔斧的实力了,除了资深电脑玩家以外,大部分人买电脑只认英特尔,即使英特尔的CPU涨价也是如此。
AMD的锐龙2600拥有6核12线程的规格,相当于8代I7,多线程性能秒杀酷睿i5-8400,即使是英特尔强项的游戏性能方面,r5-2600和i5-8400也是互有胜负,何况2600还具有8400没有的超频能力,如果对CPU有了解的用户自然会选择价格便宜性能更强的r5-2600,涨价后的i5-8400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但是对CPU了解的用户毕竟占极少数,线下线上大量的用户仍然对锐龙CPU不甚了解,即使i5-8400涨价也只会选择英特尔。
但是AMD凭借产品性价比和口碑营销还是会起作用的,AMD处理器今年以来的销量不断攀升,甚至在一些电商的销量甚至超过了英特尔,如果未来AMD的处理器达到一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话价格还是会提高的,别忘了当年AMD的速龙FX处理器凭借强大的性能在价格上也是卖出了天价。
AMD这会是重新杀回市场,挟强大的zen构架给英特尔来了个措手不及。各级均错位挑战英特尔更高一挡CPU,比如你举得R5 2600,不但超过i5 8400,都能够与8700一战。2700更不在话下,还有未露面的2800。
AMD为什么便宜,这是它一贯的策略,主打性价比。但为什么销量不多,这是因为AMD此番刚刚回归,有不少人还不太清楚十年前的事,所以对AMD有陌生感,即使是20年一路DIY走过来的,也有人会对AMD有所担忧。加上大批人有英特尔情节,以及众多的大宗批量采购,致使英特尔还占据大部分份额。
不过要看到AMD自去年回归,市场占有率在逐渐上升,虽然暂时还无法撼动英特尔的市场地位,但是在性能方面,很有可能给用户创造兴奋。一连串的攻势即将发出。我们作为普通用户,自然是谁性价比高就选谁了。不必考虑市场占有率。
感谢邀请,AMD处理器之所以比英特尔便宜,个人感觉还是性能没有完全超过对手,再者就是知名度;然后就是兼容性能,游戏优化,桌面处理性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吧!
amd的硬件实力肯定不输因特尔。
去年组装的台式机我就用了amd,是第一次用,也是首体验,笔记本我肯定选的因特尔,听说amd还是可以的,所以台式机就下定主意买了,不过不是最新的ryzen,也不是很旧速龙(其实性能不算旧,只是架构),而是A系列中间位置,型号7th Gen A10-9700 APU。
我自己不是个喜欢追新的人,老旧的东西性能方面足够使用就好,主板选择Socket AM4接口,兼容下一代cpu,可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用换主板了。
amd的软件做的不行,显卡驱动面板经常收到提示升级,打开一看懵逼了,第一次失误是新版本低于旧版本,而我还装了,当然装不上了。官方后来修复了重复提示的错误和这个错误。第二次新版本和旧版本同一个版本号,这是有多粗心才能发布出去,官方到现在也没修复,真得用用心啊!
总的来说,要想用的省心,因特尔稳定,要想省钱那就amd吧。
用的沙子不一样
便宜?你是没经过速龙64的时代吧,当时amd速龙64频率比奔腾4低,性能确比奔腾高,结果卖的那叫一个贵,现在便宜那是因为性能上,功耗上还是有差距,都是商人,别把他们想的太善良
首先,纠正一点错误,AMD的处理器,并不比Intel的便宜。这句话应该这样问:为什么同性能的处理器,AMD会比Intel便宜那么多?
先来张市场上处理器的报价单做个对比
锐龙的线程撕裂者系列,哪个不比Intel的贵?
同级别的来讲,2400G和Intel i5-8500和i5-9400F是一个级别
有同学要问了,为毛9400F跟8500价格差那么多?
因为9400F没有核心显卡,它还需要加装一个独立显卡。
我们接着来看处理器性能天梯图
同等性能,AMD要比Intel不是便宜,是便宜的多。
AMD以前给人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口碑,但是这次AMD发布全新锐龙处理器,无非就是要卷土重来。
回到问题,为什么会便宜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AMD的匹配主板价格高
第二,AMD要重新回归处理器的王者之位
第三,AMD在技术方面,还是赶不上Intel,无论是L3、制作工艺、还是内存兼容性,都要比Intel差那么一丢丢
第四,Intel功耗控制方面,要比AMD做的好,这就是Intel为什么稳定的原因
第五,AMD锐龙系列仅支持Windows10的系统,目前有些人不喜欢用Windows10
AMD从我2000年接触电脑到现在,也没英特尔的贵。哪怕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是这样。至于为什么,讲不好。也许这个就是他的定价策略吧。从09年到10年的1050开始,到推土机AMD是一年不如一年,正好这几年也是大量游戏工作室出现的时候。长期挂机的稳定性来说,英特尔和n卡搭配,要比amd和a卡强非常多。还有就是AMD功耗比较高,这样网吧电费是主要成本的时候。优先选择功耗更低的英特尔和n卡。至于服务器的话,07-08年还能见到amd服务器。从10年以后,尤其是e3e5大量的出现,再也没见过amd服务器。大型服务器不知道,我服务都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数据服务器。电影服务器。还有传奇私服的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