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蒙古帝国的蒙古大军人数到底有没有1000万以上
前言:
古代成吉思汗所缔造的国度称为也克蒙古兀鲁思,汉译大蒙古帝国。而他的孙子忽必烈所建的为元朝。因大蒙古帝国及元朝存世时间较短,且两者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人们又将它们合成“蒙元”。
另外,蒙元时代,军籍是相对保密的,根据《元史》的记载,元朝时期的军籍是不可以随便展现于世的,只能由中枢或者地方主官才能看到名册,其他人等是不允许窥视军籍名册的。因此此文只能通过各种文献进行推算,并不太严谨。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帝国到底有多少军队?
根据现代的考究认为,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诸部,对西夏发动征讨时,蒙古军的人数应该在11-13万左右。
根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吉思汗以“十进制”的方式,塑造了蒙古军队,二是史书记载,成吉思汗铁木真死后,他的四个嫡子所分到的千户。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此分封时,埋下了一个隐患,虽然作为一个老父亲,为了做到一碗水端平,他给予了窝阔台,大汗的皇位,可他又给予小儿子托雷军队。
根据《蒙古秘史》的说法,全国一百零几千户(术赤比成吉思汗早亡9个月,他的军队没有算进去),托雷就分得了96个千户。
所以后来人,就根据这此分家产给予的数字,在结合蒙古军“十进制”的军制,以及拱卫汗帐的1万4千怯薛军,推断出当时的蒙古军应该在11万-13万左右,托雷分得了10左右的蒙古军。
但是必须要注意的,这部分只包括了草原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在内,并没有将汉军、唐兀军(党项人)等算进去。
忽必烈所创元朝时期的,到底有多少军队?
根据《元史》兵制的说法:
【则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后来又增设了各种军队,【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
汉军中又分为独户军和正军户、贴军户三种【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余为贴军户。】
再后来,又设立匠军【或取匠为军】,同时又从诸将子弟中选拔子弟,扩充怯薛军,成吉思汗时期为1万4人,到了忽必烈时代为4万人。
忽必烈建立元朝覆灭南宋之际
他的军队组成已经不再是纯的蒙古军了,除了汉军(北方人)最多之外,其内部还有蒙古军、探马赤军、匠军、怯薛军、唐兀军、畏兀儿军(现维吾尔族)、汪古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后来覆灭南宋之后,又有南宋的新附军。
这个时期比较乱,且由于【以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其数。虽枢密近臣职专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因此《元史》并没有记载元初到底有多少军队。
所以只能通过后世的史学家的文献进行推算:
(一)中央宿卫军:约有24-26万人。
怯薛军:拱卫中枢的怯薛军,约为4万人,由四位万人怯薛长统帅。
武卫军:除了怯薛军之外,还根据中央对地方“居重驭轻”的战略,另外设立了12卫侍卫亲军(也称为武卫军),后增设为34卫,这部分侍卫亲军主要是由北方汉人组成,后期约有20-22万人左右。
(二)地方镇戍体系
史称忽必烈与谋臣斟定全国镇戍规模,“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元史 兵志二》。)
所以这部分又根据区域、藩王、军队的分布,又可划下列若干镇戍区。
(1)汉地镇戍区:
所谓汉地,主要指原金朝辖境而言,即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东、陕甘等地,还包括了四川。平宋以后,元朝据新形势布防,各蒙古军万户构成数个大军团。但是这部分人数真的不详。比如四川都万户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根据李治安教授的说法,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
a、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约为6.2万-7万人左右。
到了公元1329年时期,即天历二年时期,改为大都督府,下辖有左、右手万户,拔都万户、哈达万户、蒙古回回水军万户、玘都哥儿万户、哈必赤千户、洪泽屯田千户。
b、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约为4万-4.3万人左右
由四万户蒙古军组成,其中三万户驻扎在黄河以南、河南省之西,余下的一万户在河南省以南。
c、东路蒙古军都万户府兼统钦察、乃蛮、捏古思、那亦勤四千户:主要是镇守辽东。人数约在1.4--1.5万人左右(不包含其他土司部落军队)。
d、东路蒙古军都元帅府:也是镇守辽东,约为1-1.2万人左右(不包含其他土司部落军队)。
e、陕西蒙古军都户府:这个缺乏史料、数目不详,不能从名字上推断为万人左右,因为它有时还统辖唐兀军、畏兀儿军。
f、四川蒙古都护府:后期下辖有4个万户,推断为4万人左右(但不包括新附军的13万人)。
因此汉地镇戍区的总人数应该是在20万--22万人左右。
(2)淮河以南区域(旧南宋区域)
早期时,设立63个屯兵所。后来到了至元二十二年时改革,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万户统兵7千人,中万户统兵5千人,下万户统兵3千人(与汉地和中枢不同,并不满编)。
而根据《元史 兵志》的说法:旧南宋区域内的驻军人数应该是在15.5万人左右。因为当时分为七个上等万户、八个中等万户、二十二个下等万户。
但是《元史 兵志》也说到一点,四川都万户府统辖之外,还有13万户的存在,这部分也算是淮河以南区域的管辖范围;另外还有云南的4个万户、湖广行省的70多所屯兵所也没有数目、还有福建、广西、海外四洲(元朝的军队事实上打到了马六甲海峡区域),也因为种种原因,数目也是不详的。
(3)土藩军队。
元朝没有施行羁縻政策,推行的是土司政策,因此土司的军队虽然没有算进元朝政府军中,可在作战时,这些土司是需要派遣军队参与辅助的。比如元朝攻打八百里媳妇国时,地方的土司就派遣万人附从军。
这部分数目也是不详的。
(4)草原地区
这部分数目也是不详的,这部分主要是归草原诸王所管辖。由于元朝施行的是一国多制的政策,草原施行草原法则,依旧运用成吉思汗时代所制定的分封制度,因此除了哈拉和林及西北边疆有元廷派遣的军队常年戍守之外,草原的诸王到底有多少军队,就不得而知了。
(5)海军
以至正十五年为例,元朝的水师(负责海上作战的,不是内河),在史书上记载的,就有5个万户府。分别为水军都万户府,镇江水军万户府,均归浙东宣慰司统领;黄河水军万户府;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府;广州宣慰司水军万户府。
【其实应该加上高丽水军都万户府的,只是后来高丽王族娶(yi)了(niao)公(bao)主(guo),所以高丽就以来没被算入元廷之中,可事实是驻兵权和统兵权依旧在元朝手中】。
总述:根据上面的推算,元朝时期,军队总数应该是在62万--82万人左右!这部分还是推测的,并不包含草原诸王的军队和土司军队在内,且另外应该还有其他纰漏,并不算是一分严谨的数字,只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图片均来源网络,码字不易,关注一下咯
参考文献:
《元朝的军事戍防体系与版图维系》
《元史论丛》
《怯薛与元代朝政》
《关于元代镇戍江淮的蒙古诸王》
《元代云南行省驻戍军队新探》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
【蒙古帝国最强盛时有多少军队?】
【蒙古帝国和大元帝国不完全是一回事】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在斡难河畔建立,号称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征服了欧亚的很多地方,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分别掌管不同的封地。1227年,成吉思汗死了之后,汗位空缺了两年,由四子拖雷监国。1229年秋,蒙古帝国长老大会,推举窝阔台为大汗。1251年,窝阔台死了之后,蒙古帝国长老大会推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1259年,蒙哥在重庆钓鱼城,被宋军炮火重伤而死。忽必烈、旭烈兀及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旭烈兀、阿里不哥最终争夺失败,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帝国大汗之位。
忽必烈即位蒙古帝国汗位,争夺失败的旭烈兀、阿里不哥及其成吉思汗的子孙,并不臣服于忽必烈,彼此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甚至是刀兵相见,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的儿子们,根本不听命于忽必烈,争夺汗位失败的旭烈兀、阿里不哥,更是对忽必烈不服。十几年争斗的结果,蒙古帝国实际上处在分裂的边缘。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相继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1271年,忽必烈想要整合大蒙古帝国,建立了大元帝国,大蒙古帝国实际上就分裂了。
大蒙古帝国和大元帝国,虽然有继承的关系,但是,大蒙古和大元不完全是一回事。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从1206年到1271年,实际上存在了65年时间。大元帝国建立于1271年,大蒙古帝国分裂瓦解,忽必烈专心致力于攻灭南宋。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蒙元将战火推进到长江一线。1275年度宗驾崩,奸相贾似道迫于朝野压力帅兵北征,贾似道临阵脱逃战败。1276年2月4日,蒙元攻克南宋都城杭州,俘获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文天祥、张世杰先后拥立年幼的端宗、幼主(赵昺)。1279年,陆秀夫背着赵昺蹈海而死,南宋正式灭亡,蒙元正式成为中国的“元朝”。
那么大蒙古帝国最强盛时期,有多少军队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蒙古帝国的军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蒙古人为主组成的骑兵部队,以色目人为主组成军队,以汉人、女真等民族组成的杂牌军。蒙古帝国对汉人、女真组成的杂牌军,信任度不高,仅限于维持地方治安,这一块可以忽略不计。蒙古帝国的精锐军队,以蒙古骑兵为主,以色目人的军队为辅。蒙哥为蒙古帝国大汗时,蒙古帝国是最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蒙古色目军队,粗略估计有100多万。其中,蒙古骑兵有60多万,色目人军队有50多万。
有什么证据呢?
1258年,蒙哥、忽必烈、兀良合台分三路攻宋,同时,派遣旭烈兀攻打中东叙利亚等地,蒙古帝国还要分兵驻守俄罗斯等地。蒙古国攻宋的总兵力有40多万,将近50万;蒙哥率主力近20万进攻四川,忽必烈率领蒙古军主力20多万攻打襄樊,兀良合台率领近10万蒙古骑兵,绕道云南攻打大理南诏,从云南包围抄袭南宋。就在同时,旭烈兀率领10几万蒙古骑兵在中东作战,并且一度攻占了叙利亚。此时,驻扎在中原、蒙古、西亚、中东、俄罗斯等地的蒙古军队,绝对不会少于30万。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攻打重庆钓鱼城时,被南宋军队的炮火击中阵亡。蒙古帝国蒙哥大汗之死,进攻四川重庆的蒙古军只能退兵,忽必烈得到消息立即从襄阳退兵,兀良合台也从云南大理被召回。远在叙利亚的旭烈兀,得到消息后,只留下怯的不花3万多人驻守大马士革,自己率领10万精锐返回蒙古草原,前去与忽必烈争夺大汗之位。蒙古军队常胜不衰,已经把怯的不花冲昏了头脑,叙利亚、中东、埃及的复杂军事政治,怯的不花凭借区区3万之众,就想和埃及、突厥联军对抗。1260年9月,在艾因贾鲁特战役中,名蒙古骑兵被埃及、突厥联军全歼,怯的不花被浮斩首。
【蒙古室韦的由来,蒙古帝国是如何崛起?】
蒙古人古称蒙古室韦、蒙兀室韦、蒙国失围,是东胡的一个分支,东胡曾经建立“乌桓政权”。战国末期,匈奴在草原大漠强劲崛起,冒顿单于时期东征西进,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之众。冒顿单于打败了东胡,乌桓迁徙到大兴安岭以东,蒙古室韦进入大兴安岭地区。根据蒙古室韦的创世传说,蒙古人的祖先被匈奴战败后,有七个勇士突围而去,躲避到大兴安岭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游猎生活。室韦就是失围的变音,失围的本意就是突围的意思,后来蒙古人起家的地方就叫做室韦。
公元前220年前后,蒙古室韦兵败突围逃入大兴安岭,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七名勇士发展成七个部落,诞生了一个新的民族蒙古人。东汉时期,汉朝在东北设立“护乌桓校尉”,具体管辖东胡各部,蒙古室韦正式纳入到大汉朝的版图。西晋爆发“永嘉之乱、五胡乱华”,鲜卑人在东胡乌桓中崛起,北魏孝文帝內迁洛阳之后,草原上空出了大量的地方,蒙古室韦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蒙古室韦始终在众多强大游牧民族的夹缝中求生存。
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天山以东、西伯利亚以南,这片广大草原大漠,总面积达到500万平方公里。草原大漠气候寒冷干旱,以200毫米降水量为界限,适合放牧而不适合种庄稼,长城就是农耕和游牧的天然分界线。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广大的草原大漠能够喂养的牲畜总量,是牛羊马驼等等牲畜二亿头,这是大自然给出的生物存活极限。古代的游牧民族受制于自然条件,草原大漠能够养活的人口上限是一千万。当草原上的人口接近总量一千万时,必然的就会发生饥荒而饿死人,要么爆发内乱而自相残杀,要么大举南下掠夺抢劫中原农耕地区。
匈奴最强大时期,匈奴人总人口有500万,统治着其他众多游牧狩猎民族500万。匈奴被汉朝打残以后,南匈奴内附于汉朝,北匈奴放弃漠北地区向西方迁徙,草原大漠就空余出来了。鲜卑人进入草原大漠,乘势而起做大做强。鲜卑人內迁之后,草原大漠又被空余出来,突厥人从西域中亚进入草原大漠,再次诞生了强大的突厥政权。隋朝把突厥打败分裂成东西两部,唐朝再经过几十年的战斗,先败东突厥后败西突厥,西突厥向西方迁徙而去。草原大漠空余出来之后,契丹人进入草原大漠,在唐朝的扶植下做大做强。
906年,朱温杀唐哀帝大唐灭亡,第二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名为“大辽”。契丹人汉化之后,一部分契丹人进入中原,女真人进入空余的草原,经过一百年时间,女真人做大做强,宋金合力攻灭大辽,耶律大石逃往西域,建立了西辽政权。1127年,金国攻克东京汴梁北宋灭亡,金人大举进入中原地区,原来大辽控制的草原大漠,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据。经过了一千多年的等待,弱小的蒙古室韦等到了做大做强的机会。在此后前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女真基本退出草原,蒙古人完全控制了草原大漠,从此崛起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1161年,一个叫铁木真的人,出生在漠北斡难河畔。铁木真小的时候,草原大漠还在金国的统治之下。1184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遭到雄心勃勃的扎木合的嫉恨,联合塔塔尔、泰赤兀等十三个部落进攻铁木真乞颜部,发动了“十三翼之战”。尽管铁木真败了,但是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草原,铁木真从此走上了统一草原之路。雄才大略的铁木真用了二十年时间,打了60多场大小战役,先后打败儿乞部、泰赤兀部、塔塔尔部、王罕部、乃蛮部,最终统一了整个草原大漠。
1206年,铁木真被蒙古人推举为成吉思汗,就是大海的意思。统一后的草原大漠有多少人口呢?差不多400万,其中蒙古人250万人上下,成吉思汗麾下共有30万精锐骑兵。
【蒙古帝国很强大,但是运气更好!】
当蒙古帝国崛起之时,蒙古骑兵并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军队,更不是不可战胜的。蒙古帝国崛起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走向衰落,各个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尔虞我诈。成吉思汗崛起之时,它的周边有朝鲜、金国、南宋、西夏、西辽、花喇子模,再往东边就是大海和日本,再往西边就是小国林立的西亚、中东、俄罗斯、东欧。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虽然占据草原大漠几百万平方公里,和周边相比是贫瘠之地,总人口也只有不到400万,蒙古骑兵满打满算也只有30万。
当时的金国、南宋、花喇子模是绝对的大国,西夏、西辽、朝鲜算是小国,即便如此,哪一个国家都比蒙古的人口要多,能够养活的常备军,也都比蒙古帝国的军队要多。金国总人口5300万,其中女真、契丹等族有750万,汉族人口4500万,常备军有50多万,还有多达百万的汉族民兵预备役,这记载在《金史》里面。南宋总人口6500万,常备军有60多万,民兵预备役也是多达100多万。西夏虽是小国,总人口却有900多万,党项人300多万,西夏常备军接近40万,汉族民兵预备役有60万。西辽占据西域地区,总人口超过400万,军队也有30多万。花喇子模纵横数千里,总人口接近2000万,常备军有40多万。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为什么会崛起,当然有着很多的因素,其中一条经济因素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丝绸之路驿站式国际贸易,养活做强了大辽、西夏、金国,最后最大受益者就是蒙古帝国。中国的丝绸发明于五千年前,一直是华夏中国对外出口的高端产品,秦朝以前,就存在着两条隐秘的丝绸贸易通道,一条经由四川通往印度,一条经由草原大漠通往西亚中东乃至欧洲,只是那时候的交易量很小而已。自从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统治了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就正式的开通了,丝绸的贸易量也成百倍的增长。
秦汉隋唐以来,中国的丝绸在国际贸易中,是响当当的硬通货。一匹中上等的丝绸,可以交换一匹普通马,价值10两银子上下。一匹中上等丝绸,被驿站式贸易运送到中东之后,价格就翻了五六倍涨到10两金子。中东的商人再运送到欧洲,价格又翻了两三倍,一两丝绸价值一两金子。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中,中国逐渐对丝绸有了两种规格,作为内销的丝绸一匹长50尺,重约12两上下;作为出口的丝绸,一匹长100尺,重约24—36两。当然了,出口的丝绸都是中上等,绝对没有劣质货色。
契丹辽国在世界上的名声比宋朝响亮,就是因为丝绸贸易的控制权,掌握在辽国手里,而且辽国的丝绸大都是宋朝进贡的,辽国不用花一分钱。宋朝每年可以纺织各种丝绸110万匹,驿站式丝绸贸易的交易量,每年大约在50万匹上下。北宋每年进贡辽国、西夏丝绸35万匹,这差不多就是陆路丝绸之路的交易量的三分之二。辽国强盛之时,宋朝进贡的丝绸,留下很小一部分自己用,绝大部分都运送到花喇子模,花喇子模再运送到中东或者东欧。宋金灭辽之后,南宋每年进贡金国25万匹丝绸(绢)。
【成吉思汗为了获得丝绸贸易利润最大化,开始了东征西伐。】
辽国灭亡后,驿站式丝绸贸易通道发生变化,金国不能把丝绸直接运送到花喇子模,蒙古人成为丝绸贸易的第一个中间商。金国把丝绸按10两银子一匹,首先卖给蒙古人,蒙古人通过长途贩运,以15两银子一匹的价格,再卖给西域的西辽,西辽以20两银子一匹的价格,转手卖给了花喇子模,花喇子模再转手加价卖给中东或东欧的商人,他们再贩卖到全欧洲去,驿站式贸易的每一个中间环节,大家都有钱赚,花喇子模是丝绸之路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丝绸的原产地宋朝不能收获利益,巨额的丝绸都是白白的进贡给辽国、西夏、金国的,宋朝只能从从人民手中巧取豪夺。而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航海技术不发达,每年丝绸的交易量不超过20万匹,宋朝的关税也只有100多万两。
金国人没花一分钱,把丝绸卖给蒙古人,就从中白赚了300万两银子。蒙古人把丝绸卖给西辽,每年赚取一两百万两的毛利润。蒙古人转手丝绸贸易,撇开长途贩运的人工,每年净利润100万还是有的。成吉思汗养活着30万军队,100万两银确实不多,草原上的物产并不丰富,几百万牧民的日常生活所需,都要依靠出卖牲畜、毛皮等物产换取,蒙古帝国的税收是有限的,30万军队每年的费用至少需要几百万两银子,而没有金钱银子的刺激,将士们打仗的兴趣会越来越低,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涣散,搞钱是成吉思汗的头等大事。
金国以前是蒙古的宗主国,而今虽然已经衰落,廋死的骆驼比马大,蒙古帝国暂时还不是金国的对手。打谁呢?吃柿子拣软的捏,西夏和西辽比较弱小,成为成吉思汗首批打击目标。成吉思汗打败克烈部,王罕的儿子桑昆逃亡到西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攻打西夏。谴责西夏藏匿叛逆桑昆,为出征西夏找到很好的借口,真实的目的还是想让西夏纳贡称臣,向蒙古帝国每年交纳银子。但是,即便西夏国小已经衰落,十年时间成吉思汗向西夏用兵三次,也没能打下西夏。
蒙古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周边的国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尔虞我诈不团结,这就给了成吉思汗各个击破的机会。1209年,西辽控制下的高昌回鹘(哈密地区)国,杀死西辽的统辖官投降蒙古;1210年,西辽和花喇子模爆发战争,西辽虽然取得胜利,但是花费非常巨大,没有抢劫到多少利益;1211年,葛逻禄部首领阿儿斯兰汗投奔成吉思汗,西辽发生宫廷之变,屈出律借着西辽皇帝直鲁古出猎,乘机发动兵变夺取的了政权。西辽的势力逐渐衰弱,蒙古和西辽的贸易摩擦,终于让成吉思汗找到攻打西辽的借口。既然,西夏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那么就缓缓再说。
1218年,西辽发生内乱,成吉思汗命哲别率军攻打西辽,屈出律逃跑,西辽灭亡。西辽灭亡,蒙古就和花喇子模接壤了,成吉思汗派出450人、500头骆驼队,运载着大量的丝绸茶叶珍宝等货物,前往花喇子模缔结贸易协定。商队到达安答剌(今哈萨克斯塔奇姆肯特西北),双方的贸易谈判破裂,安答剌总督坚持按照惯例,蒙古人把丝绸、茶叶等货物卖给花喇子模,其他的事情蒙古就不要管了。蒙古商使争取的是利益最大化,坚持商队自行前往中东,要求花喇子模通关放行。
结果有两种版本,阿拉伯人记载说,安答剌总督指责商队是间谍,扣押了蒙古的货物,把蒙古商使剔成光头放回去。蒙古秘史记载说:安答剌总督见财起意,指责商队是间谍,杀了蒙古商队的人,把正副商使剔成光头放回去。花喇子模是东西方贸易大国,占据着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益。谁都知道这一点,蒙古商队想甩开花喇子模,实现商贸利益的最大化,花喇子模怎么可能答应呢?有句古话叫做“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丝绸之路驿站式贸易的前提下,成吉思汗想独占丝绸贸易的巨额利润,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蒙古发动的征服掠夺战争,玉龙杰赤城大屠杀。】
1219年,蒙古帝国集结20万重兵攻打花喇子模,首先攻克了安答剌、撒马尔罕,成吉思汗决定围攻花喇子模旧都玉龙杰赤,玉龙杰赤城是西亚中东最大的城市,也是花喇子模最富庶的城市,人口接近百万,驻扎有军队10万。蒙古军队围攻玉龙杰赤城九个月,阵亡了一万蒙古将士,城破之时成吉思汗大开杀戒。为了劝阻成吉思汗大屠杀,全真教道长丘处机从中国赶往西亚,劝说成吉思汗发布“止杀令”。但是丘处机未能劝说成功,玉龙杰赤破城后,蒙古人选留了10万名工匠和5万名壮丁,其余男女老幼数十万人尽皆被屠杀,蒙古军随意的抢劫财物强奸妇女,蒙古帝国从此恶名远扬。
战争开始后,花喇子模在军事上犯了错误,拥有40万兵力的花喇子模,一开始就在进行诸城保卫战,而没有组织集中大兵团作战,这样就分散了兵力。20万蒙古军队,诸城围歼花喇子模分散的兵力。玉龙杰赤城破前夕,花喇子模王子扎兰丁突围出来,去往巴格达搬取救兵。后来,扎兰丁再组织大兵团和蒙古骑兵打野战,为时已晚,花喇子模的兵力已经损失很大,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蒙古人对抗。这场战争进行了5年,1231年,花喇子模被蒙古人灭亡。
成吉思汗刚刚建立蒙古国的时候,蒙古国不是当时最大的国家,蒙古军队也不是当时最强的,蒙古人发动的战争也不是正义的,蒙古帝国为什么能征服2400万平方公里呢?掘去丝绸贸易的巨额利益养军队,注重挖掘保留工匠为蒙古军队服务,蒙古军队的装备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大屠杀造成全世界对蒙古军队的恐惧,无疑是为蒙古军队征战打心理战,削弱了世界各国的抵抗意志。蒙古军队征服的地方均遭受巨大浩劫,蒙古国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和资源。
在巨大财富资源的支撑下,蒙古人的人口开始呈现几何式增长。1206年时,蒙古人口只有200多万,65年后的1271年,蒙古人口增长到600多万。人口的几何增长,为蒙古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蒙古帝国发动的征服战争,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野蛮战车一旦启动就再也难于停止。1227年,蒙古帝国用了21年时间,终于灭亡了西夏,300万党项人被杀光了。1235年,虽然腐朽但是庞大的金国,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蒙古帝国要求南宋,把原来给金国的岁贡,加倍的进贡给蒙古。
北宋为了摆脱沉重的巨额岁贡,无奈才联合金国灭辽,结果没有处理好,北宋也被金国灭亡了。南宋为了摆脱沉重的岁贡,再次走上联合蒙古灭金之路,灭金之后,南宋说啥也不答应蒙古的要求,蒙古帝国开始攻打南宋。蒙宋战争开始后,蒙古人已经征服了很大地方,地盘比南宋大五倍,控制的总人口超过一个亿,控制的财富资源也远多于南宋。这时候的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没有了巨额的对外岁贡,南宋的经济压力陡然减轻。掌握者巨大人力、财富、资源的蒙古,攻打南宋却花费了45年之久,若不是南宋体制有问题,国家腐败奸臣卖国,以蒙古人的战斗力是征服不了南宋的。
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失败,陆秀夫身背幼帝赵昺蹈海,南宋正式灭亡了。蒙古帝国刚建立的时候,西夏、金国、南宋有总人口一亿两千多万,仅汉人就有一亿一千万,到南宋灭亡的时候,汉人锐减到八千多万,被蒙古人屠杀掠夺损失人口高达3000多万。1271年,大元帝国建立,到1351年刘福通红巾军起义,80年时间,全世界的蒙古人总人口,膨胀到将近两千万,仅在中国的蒙古人就多达1300万,全世界的蒙古军队多达200万,仅大元就有一百多万蒙古军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元蒙古帝国。
汉人用了18年时间,推翻了蒙元的统治。大明攻入北京之时,元顺帝逃亡到大漠草原,一千多万蒙古人在几十年战争中消失了。残元逃入大漠之后,明成祖朱棣五次进兵大漠,蒙古四大汗国幻想联合支持残元复国。但是,四大汗国自己已经岌岌可危了,没过多久,四大汗国就爆发了反蒙古起义,世界各国各族人民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又过去几十年时间,蒙古四大汗国相继灭亡,全世界的蒙古人锐减到不足200万,再次回到了起始的原点。
参考书籍,《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蒙古秘史》《宋史》《金史》《史集》等。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尽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大家好,我是小天,对于题主“蒙古帝国的蒙古大军人数到底有没有1000万以上?”问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想想也不现实,所以不可能有1000万以上,我们汉族人口多,也没有达到1000万的军队,何况蒙古的这些少数民族了。
蒙古帝国是中国史上很强大的一个朝代,“蒙古帝国”是起源于西方史学界的一个概念,我们国内都把蒙古人统治的时代叫元朝。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后在1279年崖山海战攻灭南宋统一中国。
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的战役数据: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
成吉思汗时期
成吉思汗与金国进行决战的时候,蒙古帝国全国军队只有九万。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蒙古帝国的军队大约是是12.9万蒙古军,是其核心军力,除此之外还有收编的大量的女真军汉军约二十万人。成吉思汗去世后,给几个儿子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这精锐的蒙古军,而且80%划分给拖雷。
蒙古军队全部是骑兵,冷兵器时代据说1万骑兵在野战中能对抗4-5万步兵。其余的仆从军无法计量。
忽必烈时期
忽必烈建立元帝国以后,对于军队数量严格保密,估计全部军队约60万左右,不过这其中仆从军、步兵就已经开始占多数了。
蒙古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通常,蒙古军队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队,人数也不过24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从没超过15万。
再来看一下当时的人口数量: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草原上的总人口在170万左右。纪元1206年蒙古汗国正式建立的时候,减去二十多年争战的死亡数字,蒙古汗国的总人口应不少于150万。蒙古军在成吉思汗末年的总兵力,俄罗斯人巴尔托德考证为人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总结
综合以上两个时期和人口数据统计。数据明显直接,离1000万相差甚远。所以蒙古军队没有1000万,古代打仗有时候人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战斗力。蒙古骑兵在中国历史上,军队实力也堪是佼佼者。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朋友可以留个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如果是1000万,肯定被夸大了不止10倍。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蒙古帝国军队的确切数量,但纵观历史上的游牧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其军队数量,大致都保持在50万人左右,而游牧民族政权军队数量甚至会更少一些。比如最早的匈奴,他们在鼎盛时期也就是30多万的骑兵,而当时汉朝可调度的兵力也不过三十多万。
历史上,在战争中故意夸大兵力的数量现象很常见,目的是为达到威慑对方的作用,比如自己其实只有5万人万,但通常会对外宣称15万或20万。如果真有20多万军队,他们又会号称率领了百万雄兵。比如赤壁之战的曹操,三征高句丽的隋炀帝,百万雄兵,张口即来。
到了唐朝,后人对于国家军队数量开始有了清晰的概念,因为唐朝前期使用的是府兵制。当时全国设置的军府数量约六百多个,如果按每个军府统领一千名兵士来算,那么唐朝的总兵力为60万左右。这些军队又分别由十六个卫辖领,分别承担戍边、征战、守卫京师、驻防皇城等任务。
蒙古帝国建立于1206年,出于对政权的巩固,成吉思汗花十年时间将帝国扶上正轨,然后率约20军队开始东征西讨。到成吉思汗去世前,蒙古帝国才基本上勾勒出一副向外扩张版图的框架。但随着金国、西辽、西夏的灭亡,又有一部分其他民族的军人也加入了蒙古大军的队伍。此时,蒙古军队的总数量应该达到了50万左右,所以他们开始齐头并进,四下开拔。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蒙古帝国还实行的是部落制,即一个部族为一个大的军事单元,所以很容易造成凝聚力松散,各自为战的情况。即便当时的蒙古人“全民皆兵”,但是受人口数量的限制也不可能有1000万的军队。事实上,蒙古帝国的核心军事力量最多为20万,而成吉思汗正是带领着这些军队去实现了他的征服梦想。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1000万是绝对没有的,但是算上几大汗国,在蒙古帝国全境内,百万以上的军力是有的。
蒙古本部,也就是纯正蒙古人的军队数量在10万上下,这得益于蒙古人的生活习性,蒙古人日常都是骑在马上,所以平时是牧民,战时拿上武器就可以直接上战场。
纯正蒙古军队人数在10万上下。
蒙古军队有一个很强大的优势,是历史上许多帝国的军队所不具有的。
那就是蒙古军队每打下一地,该地的军队都会加入蒙古大军,参与蒙古军队征服世界的征程。
比如,蒙古刚崛起的时候,军队内部充满了草原上各部落的士兵,克烈部、乃蛮部等这些被蒙古人征服的部落,都加入了蒙古军队。
等到灭掉西辽、金国,蒙古人的军队里,又加入了契丹人、女真人。
蒙古三次西征,兵力都在20万上下,其中夹杂大量的契丹、突厥、女真人。
到了后来,中亚地区的军队也加入了蒙古人,以及再往西,欧洲也有军队加入蒙古。
蒙古攻打南宋,一边打,一边收编南宋降军,带着他们去攻打南宋都城临安,比如蒙军主力部队的先锋吕文焕,本来是南宋襄阳的守将,投降后成了进攻临安的先锋大将。
至于在崖山海战,搞的南宋十万军民殉国的张弘范,属于原金国汉人将领,后来成了灭亡南宋的始作俑者。
(崖山海战)
等到元朝第二次进攻日本,队伍里有蒙古的亲兵,南宋的步兵、朝鲜的水兵总计十万众,而蒙人仅一万来人。
玩过帝国时代吧,当时的蒙古军队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拥有各国各地的精锐兵种,经过组合被整合到军队中执行作战任务,蒙古疆域的广袤是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蒙古就像一个联合国,包括了各色人种。
蒙古军队数量最庞大的时候,恰恰是在元朝中后期的时候,那时候,整个蒙古都已经停下了扩张的步伐,但是帝国内部的反抗此起彼伏,外部还不时有敌人挑战蒙古的权威,庞大的帝国,需要豢养巨量的军队来维持帝国的生存,却没有过往的劫掠收入支撑,帝国财政也因为巨大的军费开支而千疮百孔。
反倒是蒙古不断扩张进取的时代,蒙古的军队数量恰恰比较精简。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蒙古帝国时期的记载被清朝焚烧殆尽,把真正的蒙古历史歪曲到尽头。四等人制度,初夜权,控制七家一把菜刀等等都是明朝历史编写者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而且,记载蒙古人宽厚。到了清朝满族人心不正混淆是非掩盖满族人的丑恶嘴脸。就说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所描写的包惜弱和李萍俩个母亲的形象到一生经历结局,包惜弱在蒙古教育出忠厚的儿子。而李萍在金国培育出阴阳不正的儿子说明环境造人俩种世界培育俩种人。古代小说里始终是夸大和缩小这是文学写作表现手段。说出兵惩罚就要出动百万得要花费多少经费?这是朝廷和百姓承担不起的现实。
一千万?你当非洲蝗虫大军呢,扯。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军人超过300万,明洪武最多达到280余万。新中国军人人数曾一度超过600万,随着信息化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不断应用,人数已经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加上近些年周边安全环境大为改善,历次裁军后,目前约有现役军人230万左右。
蒙古军队非常强悍,战斗力爆棚,同时期南宋及中亚欧洲等对手实力太弱,几乎没有遇到过太像样的抵抗,队伍规模无大幅扩大的现实需要。同时仗打得是钱,是给养,军队规模是以经济规模为基础的,蒙古是马背上的帝国,单个兵员(精兵多骑射)成本更高,连骑兵加步兵充其量50-60万人。为了便于统治,蒙古军所到之处尽掠财物土地,又常以残酷地屠城消灭潜在的反对者。
大军100万已属很多盛世的极限,况且蒙古帝国是一堆没文化的酒晕子在统治,1000万? 你以为养蝗虫呢。
最鼎盛时期有军队二十万左右,并不都是蒙古人,有一部分汉人。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著籍;此外还有一些汉族或其他各族人户陆续被新签为军户,一般都由中户充当。军户种田,可免税粮四顷,称为“赡军地”。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金国降军和蒙古政权、元政府在华北签发的军队)军户,都是通过奥鲁进行管理的。奥鲁的主要职责,一是从军户中起发丁男当军应役,并及时起征亡故军人的“户下弟男”承替军役,弥补军队缺员。二是负责按时为本奥鲁起发的当役军人置备鞍马、器杖、盘费等军需。蒙古、探马赤军的奥鲁,隶属于该奥鲁当役军士所在的万户、千户之下,汉军奥鲁由所在地区的管民官兼领。新附军(南宋降军)未设奥鲁。
蒙军的治军原则是:兵在精而不在多。蒙军终年生活在马背上,平时训练水平就高,基本是面对面按实战进行对抗,所以战斗力超强,再加上善于包抄迂回,骑兵灵活多变,战术运用得当,所以才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你有点缺乏常说了,那时的蒙古民族全体人口也没有1000万,另外从古至今也没有那个国家同一时期的军队上过1000万,即使我们说蒋介石的800万军队,也是加上前前后后被消灭的。
当时的蒙古帝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人口基数并不大,所以根本没有1000万的部队,并且要养1000万的部队,国力也不允许,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没有。
二、蒙古的大汗帝国与4大汗国的关系
答:表面上是宗属国关系,实际上相互仇视相互征战。
三、怎样玩帝国时代2的蒙古剧情上帝之怒
首先说明上帝之怒是匈奴战役不是蒙古战役,以下是方法:上帝之怒
步骤一:接管贝里达的国家。
方法:游戏一开始,你只能操纵「阿提拉」,跟着「贝里达」来到树林内,使「贝里达」和野猪打起来,然后转头回到士兵们聚集的地方,等待「贝里达」被野猪打死,就可以不用发生任何战斗,获得「贝里达」整个国家的操控权。这时你会有十二名鞑靼骑兵、五名弓兵、三名村民、一名斥候骑兵加入,并且有人会向你进贡,用这些资源升级到封建时代。
步骤二:让左方的村庄加入。
方法:将「阿提拉」往左方的村子移动,一到了村口会有四名村民加入,和一些建筑可以使用,并获得村人们的进贡,可用这些资源升级到城堡时代。
步骤三:救出被西罗马帝国关住的村民和西徐亚人的斥候骑兵。
方法:用十二名鞑靼骑兵和五名弓兵前往将西罗马帝国的村子给消灭,里头只有三个箭塔,和一些初级的士兵及弓兵而已,将敌兵和箭塔轻松解决之后,把市集和修道院摧毁西罗马帝国就弃权了,接着将村民救出,村民在红色圆圈的位置,再把西徐亚人的斥候骑兵救出,他的位置在村民的隔壁,将篱笆摧毁后,要小心不要攻击他,让他顺利的逃离现场。P S:直接将外交关系改成同盟,你的部队就不会攻击西徐亚人的斥候骑兵了。
步骤四:和西徐亚人结成同盟。
方法:平安的救出西徐亚人的斥候骑兵后,将「阿提拉」往西徐亚人地盘走去,一到达那里,西徐亚人就会更改和我们的外交关系,变成同盟国。
步骤五:在西徐亚人国境内的重要据点,囤积士兵。
方法:在和西徐亚人结成同盟之后,用你的部队在西徐亚人境内探查地图,并利用城堡生产10个炸药桶分派在西徐亚人境内的城堡旁,接着用城堡生产多数的鞑靼骑兵囤积在西徐亚人境内的城镇中心旁,大约要30人,在生产的同时,记得要用兵工厂将骑兵的装甲值和攻击力提升。
步骤六:把西徐亚人灭掉。
方法:当士兵都已就定位后,用滑鼠点选上方的外交策略选单(图形看来像树叶),把和西徐亚人的关系由同盟改成敌对,按下确定后会开始战斗,战斗一开始,就用炸药桶将西徐亚人的城堡给炸掉,接着用那30个人的队伍开始破坏对方的村庄,打到他投降,当西徐亚人投降时这一关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