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有人能普及一下古代王朝的各种机构名称以及作用吗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可谓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我们就以最具代表性的清朝为例,回答这个问题。
朝廷权力中枢
清朝时期的“权力中枢”大致经历了4次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军机处”——“总理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皆有该会议讨论、决策。
“内阁”——顺治年间该入关之前的“内三院”为“内阁”,设置“大学士”,加“殿阁”头衔,参议国家机要。康熙年间,为进一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内阁”逐渐成为权力中枢,“殿阁大学士”也逐渐成为清朝最高级别官员。
“军机处”——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战事而成立“军机处”,而后逐渐取代了“内阁”职权,成为皇帝的高级秘书处,标志着皇权集中进入巅峰时期。“军机处”设立后,“内阁”逐渐成为例行公事的所在,“殿阁大学士”也逐渐成为荣誉称号,不再拥有实权。
“总理内阁”——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下令废除“军机处”,由庆亲王奕劻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内阁,成为了最高权力中枢。
朝廷行政机构
朝廷权力中枢之下设置多个行政机构,最为后世熟知的行政机构即为“六部”——礼、吏、户、兵、刑、工。和“六部”平行的行政机构有“三院”——理藩院、都察院、翰林院;三府”——内务府、宗人府、詹事府;“两监”——国子监、钦天监;“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
六部(大致对照)
礼部——文化部、外交部;
吏部——组织部;
户部——财政部;
刑部——公安部、司法部;
兵部——国防部;
工部——住建部;
三院(大致对照)
理藩院——民族事务委员会;
都察院——中纪委;
翰林院——社科院;
三府(大致对照)
宗人府——管理皇家宗室事务,无对应机构;
内务府——中央办公厅;
詹事府——负责皇帝和皇子的内务服务,无对应机构;
两监(大致对照)
国子监——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钦天监——国家气象局;
五寺(大概职能)
大理寺——最高法院;
太常寺——负责祭祀;
光禄寺——主管庆典寿宴;
鸿胪寺——负责外交接待;
太仆寺——负责皇帝出巡的扈从车马;
军事系统??
清朝军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八旗和绿营。
其中“八旗”分为“京营”和“驻防”,“京营”即拱卫京师的八旗武装力量,包括皇宫侍卫;“驻防”,即驻扎各地的八旗武装力量。
“绿营”,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京师绿营称“巡捕营”,归属于九门提督管辖;各省绿营独立存在,最高长官为“提督”,统一归皇帝节制。
地方行政
清朝的地方行政大致可分为三级——省、府、县。“县”级行政单位以下,不设行政机构,由地方乡绅协助县衙管理。
其中,在“省”和“府”之间存在一级并不属于行政机构,但属于监察区级别的机构,协助“布政使”和“按察使”巡视、监察各府、州、县,称为“道”。
在“府”和“县”之间还存在一级特殊的行政机构——“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
其中“直隶州”和“府”平级,基本相当于“省管县”;“散州”和“县”平级,基本相当于“县级市”。
百度一下!
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
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
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
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
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1、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2、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中国古代王朝一般都有以下六部(大部制,到晚请有所增设),六部尚书分别又叫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吏部
吏部相当于当今的组织部、人事部。尚书是部门首长,次长为侍郎(二人)。当过吏部尚书的名臣有山涛(魏晋)、长孙无忌(唐朝)、杜如晦(唐朝)、颜真卿(唐朝)、陈廷敬(清朝)、孙嘉淦(清朝)等。
户部
户部相当于当今的财政部、国家粮食局。首长是尚书,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户部尚书的名臣有:唐俭(唐朝)、叶梦得(宋朝)、鹿传霖(清朝)等。
礼部
礼部相当于当今的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首长是尚书,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礼部尚书的名臣有:包拯(宋朝)、徐光启(明朝)、和珅(清朝)、纪晓岚(清朝)等。
兵部
兵部相当于当今的国防部、国防科工委(局)。首长是尚书,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兵部尚书的名臣有:王阳明(明朝)、于谦(明朝)、伊桑阿(清朝)、于成龙(清朝)等。
刑部
刑部相当于当今的法院、公安部、司法部。清末,改名为法部。首长是尚书(公检法司四长合一),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刑部尚书的名臣有:白居易(唐朝)等。
工部
工部相当于当今的住建部、水利部。历史上当做工部尚书的名臣有潘季驯(明朝)、汤斌(清朝)、刘统勋(清朝)、荣禄(清朝)等。
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这本书先翻翻应该可以了解一些。历朝历代的官职有一脉相承的,也有不断变动的。可能同一个官名在不同的朝代职责不太一样。也有可能不同的官名,但是在不同的朝代职责相近。
古代行政机构设置,有一套整体架构,有对前朝的继承,也有改变。
1.秦朝建立,设三公九卿,按照郡县制推行政令!三公为丞相,太尉,御使大夫!丞相为行政长官,太尉为军事长官,御使大夫负责监督与审查;
2.汉承秦制,西汉初年沿袭秦朝的皇帝和三公九卿制度,也用周朝的分封制。结果刘邦一片哥们义气,分封制给西汉带来了战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且启用布衣为相,基本削弱了王侯和地方实力派的力量,中央集权更加牢固。到东汉时候,虽设三公,但已经是名誉权了,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机构。
3.隋唐两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尚书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六加为九,黄帝稳居九五之尊!
4.宋朝大兴文官,抑制武官。把国家机构进一步分解。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管理财政,分割丞相的财权。
5.元朝一省两院,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和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因为疆域广大,又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宗教。
6.明清机构基本一样,明设内阁,去丞相为首辅,清朝到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每个朝代的官制体系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如果具体说是哪个朝代,可能更好说清楚。
最通用的机构就是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尚书省管行政,中书省管制度与法令,门下省管审核与批驳。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吏部相当组织部,管理政府所有的官员。户部管国家的税收和财政。礼部管祭祀,教育,外交等等。兵部管国家的军事。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工程建造,建设。
其它机构部门也还有很多,每个朝代差别大。同一个部门不同的朝代,职能分工也有区别。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我觉得你还是放弃写作比较好!作家是没有新手的!即使在我们这个“家”泛滥的时代,也没有看在什么媒体上介绍谁是新手作家的!是我太落后了吗?连作家这个称呼都可以冠以新手了?
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没有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成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出谋划策的内部机构,是专制制度加强的产物。完善监察制度:中央有督察院和监察院,地方有巡查监察院高于法律、司法机关,直接为皇权服务。地方行政机关改革:撤销省,设立三个部门。在当地,有三个部门,即政治使节宣布部、查处建议部、统帅部,分别负责民政、司法、军事工作,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而内阁和军机办公室的设立则是一个新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主要体现在明朝法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部制的实施、军机办公室的建立和"文狱"的严厉等方面。
找一本好的高中古代史课本,好好研究一下,也就足够了。文学、历史和政治是一个作家必备的知识积累,如果这些功底都要求助于人,那说明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可以看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何火,那就对明史不厌其烦看书研究的结果。
如果你想通过网络问答方式储备历史知识,等于水中捞月,那是别人嚼过得馒头,没有滋味的,你需要充实自己的资源库,只有潜心研究,慢慢读书积累,而不是走捷径。
个人观点,可能有失水准,望海涵。
二、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区别
答:国子监相当于政法大学,出来的都是公务员或准公务员,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可参政议政,出来的都是宰相之备
三、帝国时代 得那些建筑每个都有哪些用途 有不需要得建筑吗 有可以自动
答:应该说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固定的,要看再什么地图上玩。箭塔和城堡是主动攻击的, 民兵为低级兵种,一般少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