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帝国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并非同一个时代的帝国,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不相同,所以很难简单的对比哪个更强。
首先,拿破仑时代,世界还相对割裂,虽然殖民主义在全球扩张,全球化的趋势在发展,但是基本上还是相对独立,谈不上世界一体化,各列强基本上还在关起门来发展本国的军事与经济。而希特勒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已经比较密切,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国家(地区)被侵略,第三方国家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拿破仑时代国家之间虽然也有联盟,但是相对脆弱,很容易朝秦暮楚。而希特勒的时代,军事上的联盟那就是动真格的了,盟友相互支援更加认真。
其次,拿破仑时代,美国才刚刚独立,别说影响世界形势,连北美尚且无力影响,也没有日本什么事。而希特勒时代,美国是举足轻重的国家,他的站队将极大的影响列强的最终博弈。因而拿破仑战争基本上是欧洲的内战,而希特勒时代的战争则是世界大战。
第三,拿破仑时代,虽然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欧洲大陆上的各国也有慢慢近代化的趋势,但是武器装备还相对落后,与冷兵器时代相差不是太大,无非就是步兵手里的大刀长矛换成了早期火枪,战争中谁强谁弱主要还是看军队的人数与士气。而希特勒的时代,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正在兴起,武器装备与冷兵器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军事的战略战术,战役理论与冷兵器时代已经完全不同。
最后,拿破仑时代,虽然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但是多数欧洲大路上的国家民族意识尚且不强烈,更别说国家意识了。而希特勒时代,欧洲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各国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狭隘的民族主义更是泛滥。所以拿破仑时代,很多国家被法国侵略了,并没有反抗,甚至支持拿破仑安排的亲信直接控制本国的政治军事经济。而希特勒时代,元首就没有这么好命了,被占领国多数抵抗非常强烈。
因而,机械的对比拿破仑与希特勒的帝国谁更强并不容易,如果非要对比,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把欧洲大陆以外的国家排除掉,所以就要把美国加入二战之前的欧战形势,与拿破仑时代的欧陆形势对比。
拿破仑时代,除了西边的岛国英国,东南的奥斯曼土耳其,东边的俄罗斯,都臣服于法国。极盛之时,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法国称兄道弟,莱茵河流域到亚平宁半岛全是法国的附庸,西班牙被法国征服,北欧海盗不敢在法国眼皮下有任何小动作。进攻俄国时,连莫斯科都打下来了,请注意,是打下来了莫斯科,并非兵败莫斯科城下。
希特勒时代,除了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仆从国,瑞士,瑞典,西班牙等中立国,整个欧洲除了莫斯科和英国,也几乎都被德国征服了。极盛之时,北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难道北非沿岸,西到英吉利海峡,东到莫斯科城下,都插满了第三帝国的万字旗。
从领土控制上说,两个时代相比,拿破仑更多的是通过军事战争逼迫敌对国与本国结盟或者臣服于自己。而希特勒时代,更多的是直接控制。拿破仑时代,欧洲大陆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并不多,除了法国之外,西班牙算一个,奥地利勉强也算一个,俄罗斯也算一个,奥斯曼也算一个,英国孤悬海外。这些大国中,法国虽然也击败了众多国家,但是并没有直接占领。而希特勒时代,德国击败并占领了军事强国法国,打惨了日不落帝国英国,吞并了余晖不在奥地利,工业强国捷克斯洛伐克,最后占领了工业强国苏联的将近三分之一。因而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第三帝国应该是强于拿破仑帝国的。
从军事战争的成就上来看,拿破仑帝国与第三帝国几乎并驾齐驱。拿破仑帝国就不说了,拿破仑个人就是伟大的将军,御驾亲征打赢了多次战役,亲手摧毁了数次反法同盟。希特勒的军事才华肯定是远远不如拿破仑的,但是第三帝国的将军元帅们也个个都不是吃素的,整个二战中应该说多数战役德军打的也是非常漂亮的,客观的说,二战中德国在重大战役中,只要双方势均力敌,几乎没有输过。苏德战争中德国战败虽说是侵略者的战败,但是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苏联以少打多,物资丰富,德军在多数重大战役中几乎都是以少攻多。所以从军事成就上来看,两个帝国不分上下,但是从军事规模上来看,德国在军事上取得的辉煌要略强于法国。
从两个国家战争性质和影响力上来看,拿破仑法国可以说是一开始是前期反侵略,后期转入了侵略他国,在战争中,有一定的反封建,推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对非敌对国和臣服的国家民众并没有太多的杀戮(虽然也不太友好)。法兰西帝国对于众多欧洲国家的封建秩序起到了很大的冲击,对欧洲大陆上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意识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第三帝国崛起之初,也有一定反抗凡尔赛条约,争取民族国家权利的味道,但是很快就转为对外侵略,战争爆发后全程基本上是对外侵略,并且在战争中屠杀了不少犹太人,整个战争中几乎没有正义性和积极作用。
从两个国家失败的过程来看,法国可以说是一朝兵败,整体崩溃,而德国的灭亡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拿破仑在兵败俄国之前,可以说在欧洲大陆上所向披靡,但是兵败俄国之后,盟友迅速反目成仇,小弟一哄而散,昔日养的听话的狗迅速变成咬人的狼,帝国迅速走向灭亡。而德国在苏德战场上兵败莫斯科,但是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压着苏联打了大半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依旧集结兵力在库尔斯克困兽之斗,彻底丧失主动之后,东西被夹击,依旧坚持了一年。因而从帝国的稳定性起来看,德国要明显强于法国。
所以综合看来,拿破仑帝国和第三帝国在本时代都是无人能及的强国。虽然纳粹德国整体上基本上没有正义性,而拿破仑帝国则被史学界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但是希特勒的德国总体上说还是强于拿破仑的法国。
个人观点,如有网友有其他见解,欢迎一起探讨。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首先俩大帝国所处时代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同,但有很多相似之处。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分别是两国国家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基本都控制了整个欧洲,都是没能击败英国(因为英吉利海峡),并且两国都远征俄国,虽然都打到莫斯科,但是最后都已失败告终。
拿破仑时: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达到鼎盛,控制着欧洲绝大部分领土,陆续打败芬兰,瑞典,西班牙等一系列老牌强国,称霸欧洲大陆.当时同法国可以抗衡的国家只有两个,就是英国和俄国(地理位置是一大原因),而这两个国家对法国都持有的敌视态度,害怕法国会影响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拿破仑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要让帝国长久的维持下去,必须打败这两个国家,而英国同欧洲大陆隔有一段海峡,这一天然屏障是绝好的防御.这样唯一可以在大陆上对法国发动攻势挑起反法联盟的国家就是俄国了,拿破仑选择进攻俄国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他低估了俄军及反法联盟的实力,孤军深入,又与部将配合不够充分,兵败滑铁卢。
希特勒时:当时纳粹已经控制了整个欧洲西部,除了英国没有被直接占领,别的地区都沦为了德国的占领区,而英国也因受到德国导弹袭击和大规模空袭而自顾不暇,更别说帮别的国家抗击德国侵略了.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几乎控制了整个北非,美国又没有实际参与到战争当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前一直中立),这样欧洲西部,西隔大西洋与美国相望,浩瀚的大西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对德国的威胁,而西欧南面的北非,地中海都在纳粹的控制之下,西欧就成为纳粹实际上的基地,此时希特勒考虑的就是扩大战果,或者说是消除有可能产生的威胁,即拿下俄国,陈兵百万攻击苏俄,不料却兵败斯大林格勒。
俩大帝国当时的影响力都非常大,因为控制了欧洲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中心。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影响力比法兰西第一帝国要大。时代不同,科技水平不同,就会影响战争的波及范围和效果。不可否认,德意志第三帝国引发的二战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对战后的世界格局影响大且远。
所以德意志第三帝国影响力要比法兰西第一帝国大很多。
应该是纳粹第三帝国战力高于法兰西帝国。两者分别作为本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控制了欧洲大陆,都在东部搞不定俄国,在西部搞不定英国。区别是,俄国在基本无外力帮助之下就打垮法国,英国在无外力帮助之下就反攻欧陆,这在二战时期是不可能的。苏联和英国都得到美国大力支援,否则早完了,何况美国还直接出兵。也就是说,法兰西帝国主要对手是英俄,第三帝国则是英俄美。如果只剩英国和苏俄两家对打纳粹,则德国必胜。所以,结论是,希特勒比拿破仑厉害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在法国大革命后建成的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由军人拿破仑通过政变所建立,拿破仑治国有方,军事才能了得,能够在战争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擅长使用炮兵 ,法国上下对拿破仑一致认同,法国与周边国家战争中,基本上没有对手,法国能够动员五十万大军攻打沙皇俄国,沙俄没有将领扺挡得住,连莫斯科也要放弃,拿破仑最后失败的那个战役是滑铁卢战役,是一条几丈宽的壕堑,令法军的精锐骑兵摔倒,而且还因法军会战时耽误时间等客观原因。
德意志第三帝国是在德国在一战失败后,面对割地赔款十年,国内经济困难,民心浮动时由希特勒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而建立,由于德国已经在187l年统一后经过铁血宰相冶理多年,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已经提高德国人的素质,德国能够动员所具有的国力打一场上千万军队参与的大战,二战期间德国主要突击力量是装甲部队,短时间就打败十几个国家,但希特勒不是军事人员,他发起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昏招迭出,损失惨重,他最后遭受美英苏三国一千多万军队围攻而失败。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领导人能力与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导能力相比,前者能力强一些,但因两个时间段的工业革命水平不同,战争规模大小相差很远,战争对象又是今非昔比,所以两个国家强大的比拼具有不可比的因素。
谨此谢谢邀请
法兰西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有着相似的命运,如帝国都是一代而终,都是起于国家危难之时的非常之法,都取得了欧洲大陆的霸权,都因为进攻俄国失败而终结霸权,都是因为英国的存在导致功亏一篑,都是极富有统一欧洲的理想,都对当时的国际社会秩序起到了颠覆性的影响。
法兰西第一帝国自1804年拿破仑加冕至1815年滑铁卢兵败,总共有11年的国运;德意志第三帝国自1933年国会纵火案开始建立极权统治至1945年柏林战役结束,总共有12年的国运。
在欧洲的历史上,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真正接近统一欧洲的,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了。在欧洲这样破碎的地缘生态系统里,能够做到统一这种程度的,基本都是大神级的存在。因此,这两个帝国,站在国别的角度来说,都分别是两个国家武运鼎盛的时期。如果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那么法兰西第一帝国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则相当于中国的秦汉帝国和隋唐帝国。我们一般都说强汉盛唐,那么对法兰西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因为时代不同的原因,也应有所区别。法兰西第一帝国可谓极盛,德意志第三帝国可谓极强。
因为地缘环境,法兰西这片土地是仅有的能够形成大陆霸权核心的土地,塞纳河、卢瓦尔河、罗纳河分别流入北海、大西洋、地中海,在法国中央平原地带,能够形成一个因交通而形成的政权核心,因此法国在建立了王权统治之后,一直是欧洲大陆的霸权国家之一,西班牙、奥地利、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偶尔客串,而法国霸权常在。因此,法国的科技、文化、艺术、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长时间都流行于欧洲各地,是欧洲各国达官显要们争相学习的典范。比如,英国虽然第一个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英国的体量太小,而且又孤悬海外,所以英国革命的影响只及自身,论极对世界发展的走势,则是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并且借由帝国的军事威力散播到欧洲大陆。给欧洲逐渐没落的传统封建社会注入了文明、开化、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因此即使是来自于对立的阵营,比如日耳曼人的很多人对拿破仑的入侵,并没有产生国破家亡的观感,而是将之视为英雄。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据传就是为拿破仑所做。后来拿破仑称帝,大失人心,贝多芬就此改口不提了。
拿破仑制霸欧陆,采取的事军事结盟的策略,在一些经济比较富庶,或者地形上对法国很重要的地区,采取军事占领,直接统治的方针政策,而对于反法联盟的一些核心国家,如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等,采取了的盟友的方针,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因浪战而使得法国国力不停耗损。此种做法,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法国为诸侯之长。
法国在军事、政治领域达到了顶峰,距离统一欧洲只差英国的离岸平衡手政策的制约。在俄国背盟败约后,拿破仑选择东征俄国,完成大陆封锁,结果失败,欧洲统一之路夭折。
在同时期,即使是在滑铁卢兵败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残余军队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已然能够转战于枫丹白露,反法联盟各国,犹如五国伐秦一样,不敢独进。拿破仑依然在胜利中,但是因为大势已去,手下的各个元帅已经纷纷投降,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于是拿破仑投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最后病死在那里。后来,法国人想起了这位曾带领法国走向巅峰的科西嘉人,在凯旋门落成的时候,将拿破仑遗体从岛上接回,安置在了荣军院。
拿破仑击败了反法联盟5次,法国在1793年至1815年,一直处在交战状态中,拿破仑将法国从一个被各国干涉军入侵毫无办法的国家,通过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带到了辉煌的顶端,可谓一代人杰。
希特勒的掌政时的德国,是在一战后被削弱后,虚弱至极的国家,国家的军事力量,经济基础薄弱,且多数在外国资本势力的掌控中。希特勒借由民粹主义上台,在短时间内,实行穷兵黩武的军事冒险政策,解决了就业和经济问题,获得了民众支持,继而建立其了独裁统治,希特勒自任总统兼总理,自命为“元首”。对外政策磨刀霍霍,外交上长袖善舞,在短时间内,将德国打造成为一个巨大的国家战争机器,在1939年发动了旨在改变德国地缘环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打残,连带着自己和其他两个帝国主义盟友带入坟墓,将世界的主导权推向了美国、苏联。
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武运极盛时期,对欧洲各国基本采取了直接军事占领的政策,因为除了军事强大外,德意志第三帝国并没有在经济、科技、政治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概念已深入人心的欧洲各国产生过多的吸引力,也即是说,德国的国家软实力,并没有在军事占领之后,将欧洲的各项资源整合为德国所用,德国不得不派遣相当一部分兵力维持当地的军事占领,应付游击队的袭扰。相对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族解放者的高姿态,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种族政策无疑是一个引起欧洲各国民众抵抗的愚蠢政策。
因此,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封建传统秩序上的开荒革命,是与其1000年来国家稳步发展形成的软实力分不开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出现的使命是在1000年之后的10多年,厚积薄发,推动了世界进步。德意志第三帝国存在的基础则是德国经过1000多年的分裂之后急于在列强环伺的战略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位置的民族危机感而采取的军事冒险政策,并险些成功。相比而言,法兰西第一帝国犹如40岁的中年男子,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犹如18岁的成年小伙,鲁莽蛮干,自命不凡。两者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之功,并非其本意,客观上却促成了原国际体系的解体,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由此观之,法兰西第一帝国,其臻于极盛。德意志第三帝国,其臻于极强。
强者虽难,却并非不能办到;盛者强在各个方面,非一日之功可为。即使如中国之盛唐,也是南北朝三百年来不断的冲突、对抗中完善起来的各种体制、文化、经济、军事上的总爆发。
法兰西第一帝国,我认为,要胜德意志第三帝国一筹。当然,见仁见智。
罗马帝国灭亡后,最接近统一欧洲的便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了。
哪个更强大?
军事成就希特勒更强。
欧洲除了英国、西班牙和苏联全部纳入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意大利是盟国)。
政治影响力拿破仑更强。
第一是修订民法典,奠定了欧洲现代法律和经济结构的基础。
第二是改变行政管理模式,把原来欧洲各国封建领主封地变更为更为简化的行政区域(邦国),这为日后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三是推行公制,最终统一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度量衡。
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均败于俄罗斯之手,欧洲也最终没有统一。
从这一点来看,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比不上中国的秦始皇。
秦始皇使中国从封建制变成了郡县制,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拿破仑在制度方面与秦始皇接近,希特勒在军事成就上与秦始皇接近,但二人最终都功亏一篑。
两个帝国从对世界造成的影响这方面来看,无疑是第三帝国的毁灭性更大。但是两个国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我认为第一帝国只是被那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所禁锢了,第一帝国的国力已经是当时的客观条件所能达到的顶峰了。如果两国对比的坐标轴对等条件下,还真不好说。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强大的定义没有确定明确!实际上如果从思想意识形态来看应该是拿破仑强大于希特勒,他的民法典一直都是后世其他国家制定法律的范本,影响欧洲亚洲,非洲很多国家,而在社会福利层面希特勒又优于拿破仑,希特勒确立的大量社会福利制度影响至今,如退休金每年上涨且与通货膨胀率相对应,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负担者应该是高收入群体等等!从军事层面而言两个帝国都有巨大的胜利与创新,如拿破仑奥茨特里茨战役,希特勒的基辅战役都堪称空前的辉煌!拿破仑优异的炮兵战术,希特勒的坦克,飞机主导的闪电战都是军事艺术的革命性的创新!但是在劫掠被占领区人民的问题上二人又是如出一辙,拿破仑用伪造的货币支付军费且抢劫艺术品,希特勒也是如此,只不过从伪钞变成了占领区货币!如果以时间计算第三帝国只有十二年,而拿破仑从称帝计算也不过十二年
五毛纳们又来吹纳了,八国联军轴心国占了五国,其他四国功劳都当了德国的了,呸。没苏联轴心(苏联前期属轴心集团)德国敢主拖西线?没意大利夹击威逼法国能(这么样就)占下法国北部及巴黎?美国又不是德国一个对手,还有轴心国的日本在制衡。这些都算在纳粹的功劳上了,对吧,国家社会主义粉们(简称纳粉)
这个题目有点像"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关公和秦琼分属于汉末和唐初,二人相差四百多年;而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则分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国度,两个帝国的时段相差了一百三十年。既然题主有这兴趣,咱们不妨就先来看看这文中的"关公"和"秦琼"各有怎样的"神通"和"盖世武功"。
先说法兰西第一帝国,它是拿破仑于1804年5月18日,颁布了《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并自封为法国皇帝,正式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称帝,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对外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军队,传播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思想。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先后击败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著名战役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及弗里德兰战役等。最终迫使奥普等国于1807年7月签订了《蒂尔西特条约》。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展至整个西欧及波兰。但在侵俄战役惨败后,第六次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随后虽经百日王朝的短暂复位,终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战败,于1815年6月22日再次退位,拿破仑一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正式告终。
德意志第三帝国则是指纳粹德国。第三帝国先是在1938年与1939年吞并捷克和斯洛伐克,紧接着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纳粹德国开始走下坡路,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很难说得清谁强谁弱。两个帝国最大的不同点,大概就是影响范围和军力的不同吧,法兰西帝国主要是对欧洲范围的制衡与扩张,其武器装备仅限于枪炮火器,作战部队一般几十万人,大的战役双方参战人员最多近百万的规模;德意志帝国则是除欧洲外还延续至北部非洲,通过与日本意大利结盟其影响范围几乎是整个世界,并把新兴帝国的美国也拖入战争当中,武器装备已经发展到海陆空的立体作战,动员战斗人员近千万人,参战国家的部队总量几乎达到五千万人。若单纯以这个数据论后者显然略胜一筹。但两个帝国也有几个地方又惊人地一致,那就是二者都拿英国没办法,都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与沙俄(苏俄)的对决中栽了跟头,都是在立国仅仅十余年的时间即迅速土崩瓦解。
最佳答案如果是发展慢的话,前期可以多出些枪兵,枪兵对骑兵有攻击加乘,后期骑兵不好压制,前期快攻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牛,无授权禁转!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之一。只要是五常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因为它是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基础之一,有了它才有核大国话语权。法国之所以不装备常规潜艇,第一是法国养不起,第二是常规潜艇对法国国防上没啥太大的作用,只有核潜艇才是保障。
法国,老牌的帝国,五常之一。可惜的是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个帝国已经衰弱了。虽然二战以后和近年来通过发生在殖民地以及局部战争都显示法国力图恢复昔日的荣耀。他的凯旋级潜艇就是法国的雄心壮志下的产物。
(戴高乐将军在二战中率领自由法国的军队打回巴黎,他在二战后力图恢复法国的昔日荣耀,这一政策自然也包括核力量)
在战略核威慑方面,法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1960年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后,成为美,苏,英之后第四位进入核俱乐部的成员,从此法国开始建设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在海基核力量方面法国选了和英美等国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首先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再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法国先后发展出第一,二代核潜艇,仍不满意,1982年开始设计第三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这种潜艇的特点就是性能更可靠,噪音更小,和前两代潜艇相比,射程更远,攻击力更强。
(凯旋级潜艇正在航行)
1986年,凯旋级潜艇首艘凯旋号开始施工,1997年才开始服役。拖延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开始服役,相对于法国这个西欧富裕发达的国家来说,有点不应该,毕竟老牌大国的底子还在,国力不至于那么难堪
到目前为止,有四艘凯旋级核潜艇服役。没错,只有四艘。因为不是以前那个大帝国时代,一艘凯旋级核潜艇的单价采购是40亿欧元,这还不包括以后各种维护保养以及配套设备系统的费用。就算是法国人把国库的钱包倒空了也不能像美国佬那样维持多艘核潜艇大军的规模。现在不像以前法兰西帝国时代一样没钱就可以出去用海军抢劫几个小国家回来大手大脚的花钱。
(凯旋级潜艇首艇,1993年下水)
凯旋级潜艇的质量非常好,花费时间经历了15年,可以说是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杰作代表。靠自身能力,可以在海上超过60天执行作战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超过500米,水下速度是25节。潜艇上军官编制是15人,他们分别是原子能,导弹系统和信息学方面的专家。法国潜艇在动力系统方面和英美等国有截然不同的技术。它在动力系统的静音效果可以和美国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媲美。
(凯旋级潜艇正在吊装M51潜射核弹,足足有16枚这样的死神弹头,足以毁灭一个中等国家)
武备方面凯旋级核潜艇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还有就是指挥塔围壳后面的舰体中部有16个垂直导弹发射孔。比较特别一点就是它的鱼雷发射管不但可以发射鱼雷,还可以发射飞鱼导弹。鱼雷和潜对舰的飞鱼导弹只是在巡航期间遭遇 到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时使用的自卫手段。而垂直发射孔中的潜射弹道导弹才是凯旋级核潜艇的撒手锏。
(飞鱼导弹是舰船杀手,凯旋级只是拿它来自卫用)
设计凯旋级核潜艇的时候,法国人就提出要用M51海基型弹道导弹来配套服役。但是计划刚一出台就因为经费问题被搁浅了,只好用旧型号的导弹服役。法国总统希拉克在1996年重新制定了这个计划。M51弹道导弹每一枚可以携带6枚核分弹头,都有隐形突防能力。每一枚的分弹头爆炸当量为10万-15万吨,导弹射程为8000千米-1.1万千米。装备了这个型号以后,凯旋级连家门口不都不用出,在母港就可以用导弹袭击地球上任何目标了。为了提高突防能力,M51导弹还有采用抗激光加固措施,可以抵抗敌方的激光武器在飞行主动段对导弹伤害,同时还配备诱饵弹头。
(巨大的M51核导弹,这里面装了6个分弹头,每一个都可以让一个大城市瞬间消失)
法国推行“有限核威慑”的政策。戴高乐总统指出:即使敌人有杀死我们10次的力量,我们只需要杀死敌人一次就够了。为此,法国在1998年底完成了拆除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中的陆基弹道导弹系统。其战略打击力量全部集中在海上平台和空中平台。其中空基平台所拥有的核弹头只占法国核武库中的15%,而海基打击力量占了85%。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可以携带48枚核导弹。这支战略核打击力量全部由4艘凯旋级潜艇组成,全部装备M51潜射导弹。毫无疑问,这4艘潜艇和配套服役的核弹是法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中坚。法国核政策特别强调核威慑的可靠性,注重建立可持续的二次打击的能力。所以法国必须拥有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海上实战导弹核潜艇。
在法国海军的4艘弹道核潜艇中,任何时候都有一艘核潜艇保持在海上巡逻状态。其携带的16枚核弹的威力相当于美国在二战中投在广岛原子弹的600倍,足以震慑任何敌人。法国人声称:核武器不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是为了阻止战争。
(英法两国潜艇在水下相撞事故,后来被媒体暴露出一系列失职丑闻)
2009年,英国的核潜艇和法国的凯旋级潜艇发生水下碰撞事件,但是幸好双方都没有人员伤亡。潜艇外表在返回基地以后各自发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民众和媒体质疑潜艇上当值人员有失职的表现。而海军方面比较幽默的回应:我们的潜艇静音性能太好了!所以连盟友的潜艇都发现不了,才导致碰撞事故。但是媒体没有那么好骗过去,这背后就折射出法国的无奈,传统海军强国受到衰弱的影响表现所致。除了技术性问题,后来曝光出确实有水兵在当值的时候玩忽职守。和俄罗斯,美国相比较,动不动就维持数艘核潜艇在全球海域上执行巡航任务,法国人只能保持4艘的最小规模。凯旋级核潜艇虽然性能优秀,海外殖民地的逐步丧失,无法做到像超级大国那样全球各地部署一个母港进行核打击,终究是法国人强要恢复大国面子却又有心无力一个缩影。参考资料:《法兰西之魂》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美国就被德国的狼群战术折磨的苦不堪言,为此美国甚至建造了390艘左右的护卫舰和121艘护航航母用来保证大西洋输血线的安全。与此同时,北方航线受到德国潜艇威胁的苏联也在1944年期间下水了多艘小型护卫舰以保证在北冰洋海域盟军反潜力量的密度。可以说,德国建造的U艇几乎使得盟军必须将3/1的战略资源投入相应的反潜力量建设才能遏制其发展。而值得一提的是,在70年后的今天,法国又推出了新时代的狼群潜艇SMX-25型,那这艘非变规潜艇的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呢?又是否能引领未来常规潜艇的发展呢?
SMX-25型作为法国新设计的一款潜艇,使用了在水面适航型较好的V型舰首并优化了潜艇结构使其拥有较高的水面航行速度。与此同时,SMX-25型潜艇还通过牺牲外形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所以说,SMX-25型潜艇只是一艘可以下潜的轻型护卫舰罢了,并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的常规潜艇。并且,法国也表示该潜艇设计时就是以水上作战能力为主,水下作战能力为辅的方式进行破交作战,所以不能被称做是真正潜艇的SMX-25型是很难引领未来潜艇发展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该潜艇服役的对象也并非法国海军。法国在推出模型时就曾表示,这款潜艇的潜在客户是亚非拉等地区的国家。已经拥有AIP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的法国是根本不需要这种多面手的,相反的对护卫舰和潜艇都有需求的地区国家则更会考虑购买该型潜艇。
谢邀,我是安静。
法国目前已经不再装备常规潜艇,虽然有制造出售,它拥有有6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也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核潜艇,它也在研制的梭子级核潜艇。
关于为什么法国不装备常规潜艇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要考虑的最重要原因,应该就是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区别了吧,因为作为世界海军强国的法国它有制造常规潜艇出售,只是自身不装备,和其他西方强国一样装备核潜艇。
常规潜艇是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源,边航行边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的。 但由于柴油机工作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只有在水面状态、半潜状态和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才能充电。而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是指用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来,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动力和补充的问题,一个国家在作战上要使用潜艇,就是因为潜艇隐蔽,能在水下潜伏待机和隐蔽接敌。但常规潜艇因为水下氧气问题,需要不时浮出水面用柴油机向电池充电,这就破坏了潜艇的优势-隐蔽。而核潜艇在水下是不需要氧气来补充能源的,因此比常规潜艇更隐蔽。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大国抛弃常规而转向核潜艇最重要的原因。 正如你带手机出门,只有去到一些能充电的店铺才能充电,而你手机又没电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着急而又无可奈何?但如果是作战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会很苦逼。
但还是有一些国家还在使用常规潜艇,譬如我国、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等,主要是因为常规潜艇省钱又实用,发展中国家大多都会采用高低搭配。
以上是安静的个人理解,如有错误请指正哦。
其实,不光是法国,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国和英国也早就不装备常规潜艇了;就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有常规潜艇部队;
俄罗斯的潜艇部队实力非常强大,但是国家海岸线太长,常规潜艇一直不断线的制造,中国就更不用说,是五常中常规潜艇占比最大的;
英美法抛弃常规潜艇主要是在潜艇的API系统出现之前,核潜艇在水下续航能力、机动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水下续航能力就不用多说了,中国的091型核潜艇403艇曾于1985到1986年进行了长达90天的最大自持力考核,其他西方国家的核潜艇就更不用说了;水下机动能力常规潜艇即使使用了水滴线型,最大水下航速也不过是22节,现代化的核潜艇,就算是中国的老式091型这种核反应堆功率偏小的起码也是25节,30节是正常水平,35节以上也不算稀奇,俄罗斯的高速核潜艇,如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超过40节,而且核潜艇能够保持静音的战术巡航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常规潜艇。
常规潜艇无论是建造和使用费用来说要比核潜艇低的多,且吨位小更适合在近海执行任务,而英法美则没有近海任务;所以,选择水下战斗力更强劲的核潜艇了,这和每个国家的战略,地缘关系环境都有关系。
法国梭鱼级核潜艇
首先明确一点 当今联合国五大流氓 就中国一家还使用常规潜艇 其他四家早已实现核动力 所以不光是 法国为什么不装备常规 这个问题具有通用化 同样适用于 美 俄 英 法
其次 法国在潜艇上更有特色 为什么 本身常规潜艇实力不弱 看看之前卖给小巴 和近年来卖给阿三色柚子鱼 早就加装了aip 不过法国其实是较晚才实现全部核动力 当时aip 不实用 才选择了 核动力
再次 就其原因 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 国家较小 实力减退 虽然贵为大国 但实际上国家实力国际话语权 海外殖民地缩减 潜艇属于高消费 预算有限 不可能既装备核动力又装备常规 法国承担不起 看看现在 他也就红宝石若干艘 下一代梭子鱼 也没几艘 穷啊 用不起 第二 刚才也说了 国际话语权减退 别看没事 全球各地跑 实际上也成为区域性海军 战略缩减 虽然有颗大国心 但无奈现实打脸 所以 需要那么多潜艇干嘛 第三 技术角度 核潜艇性价比高 aip之前技术不成熟 不如核潜艇 高效 所以有限经费 不如搞核潜艇
最后说俩句 中国为什么 没有实现完全核潜艇 有现实情况需要 中国周边海域复杂 近海浅海地区不少 利于常规潜艇活动 技术角度 常会潜艇利于实现 即便aip 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经济角度 常规潜艇 便宜 利于多造一些 战术角度 周边国际敌情复杂 常规潜艇在核潜艇不多的情况下 可以最大化弥补不足 造成威胁 归根结底 还是核潜艇数量不足 所以才多造常规潜艇 日后核潜艇必然是趋势 但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俩者并存 将是日后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