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弩炮和中国古代的床弩是两种武器啊!外形其实一点不相似!原理更是完全不同啊!
罗马帝国的那个叫扭力弩炮(ballista)
扭力弩炮主要由炮架、弹射装置、弹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构成。被牢固放置在底座上的炮架由被四根坚硬的垂直木条隔开的两根水平横杆组成。这样炮架就形成了三个窗口,弹射槽穿过中间的一个窗口。旁边两个窗口的外侧支撑杆上,各系着一束由动物筋腱和毛发拧成的扭力绞盘组。每个绞盘组带动一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中是装置抛射物的发射槽。发射前,由两个人在弩炮的两侧用力转动手柄,让绞盘组蓄力后面还有一个人拉弩弦。当弩弦被拉满后,卡住卡簧,就进入待发状态。发射时,只要松开卡簧,装在发射槽里的箭矢、长矛、石弹就飞出去了。总体上,这就是一个大弹弓。依靠动物筋腱和毛发拧成“古代橡皮筋”发力。
不过,这东西不是罗马人的发明,而是古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399年发明的。据称其能够将1塔仑特(古希腊重量单位,约合26千克)重的石弹抛出300码(1码=0.9144米)开外。
而中国的床弩是弹性弓弩投射器,也就是大号的“弓”,依靠弓臂的张力发射。其至晚到战国后期,就应当已经出现了。《墨子·备高临》中提到的“连弩之车”,《六韬·虎韬·军用》中提到的“绞车连弩”,还有《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用来射杀海中巨鱼的所谓“连弩”,都是发射系有绳索、可以回收的巨型箭矢,力道极为强劲的大型重弩。
唐代有大木单弩,需用绞车张弦。箭的尾羽以铁制成,发射时“声如雷吼”。又如伏远弩,射程三百步(约466.5米),威力巨大。此外,还有一次可同时发射7支箭,专用于攻城拔垒、无坚不摧的“绞车弩”(又称“车弩”)。
宋代的床弩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人一般通称“床子弩”(又称“床弩”),床弩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定下来的。
宋代的次三弓弩、三弓弩(又称“八牛弩”),都是两正一反装三张弩弓,力道更是“前无古人”,并且需要少则20、30人,多则70人转动绞车张弦才能进行操作。这个等级的床子弩,所发射的箭矢也与众不同——有所谓“一枪三剑箭”,状如大型标枪,箭羽为像三把剑一般的三片铁翎;有所谓“踏撅箭”,发射后钉在城墙上,可供攻城方踏脚、以攀援而上。
宋太祖时,专司兵器制造的作坊使魏丕(公元919年~公元999年),在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心腹陈从信(公元912年~公元984年)的帮助下,设计制作的巨型床子弩——“千步弩”,在一次试射时、落地距离曾远及三宋里(约1800米),可算是冷兵器时代弓弩武器射程的最远记录之一了。后来,制造这些床子弩的工匠,以及擅长使用这些床子弩的“床子弩手”,有许多在宋蒙战争中被俘后为蒙古帝国所用。当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旭烈兀(公元1217年~公元1265年)数次用发射火箭的八牛弩攻破了穆斯林城市,以致阿拉伯人直接将各种源自中国的“床子弩”统称为“牛弩”。
所以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武器,无所谓谁先发明的。但是两者存在替代关系。在罗马帝国晚期,大型投射机械的储能手段出现了从扭力向张力转变的趋势,即放弃以扭转纤维绳束转力的扭力弹簧结构而改用结构更加简易的中国式床弩。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弩炮和床驽差远了,不存在相似这一说。
弩炮和床子弩的击发原理就不一样。弩炮是通过扭力弹簧进行击发,力的来源是那两根扭成麻花的马鬃或者动物的肌腱,至于弩臂和弓弦只起到支撑,承载,固定的作用。
弩炮为古希腊人于公元前4世纪发明,威力巨大,巨型弩炮四百米开外依旧可以穿透青铜盾牌。而且弩炮不仅可以发射长矛,也可以发射石弹。
因为弩炮的出现,使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战争变的更加简单和血腥,罗马人的扩张和弩炮息息相关。
说到床子弩,床驽和弓弩的发射原理基本相同,床驽的威力基本靠的是弩臂和弓弦。床驽最早出现在战国。经过历代的发展,到了宋朝,出现了床驽中的极品,三弓床弩。
这玩意有多牛,最大射程可达1000米,有效射程达500米以上。宋辽澶渊之战,宋军于澶州北城操作床子弩,十弩齐发。将远远战在弓箭射程之外且有厚盾保护的辽将萧达凛瞬间洞穿,巨盾在床子弩的面前和纸糊的差不多。这一战例不仅说明了床子弩的威力大,更说明了床子弩的精准度和射程。总共射了十支长矛,萧达凛身上就插了六支,还有一支插在他的马上。
床驽和弩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武器,各有优劣,都是冷兵器时代登峰造极的产物,但是从机械的运用上来说,弩炮比床子弩要强,不过这也是因为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
子虚乌有的古罗马,那是三百年前西方为自己的穷爹脸上抹金,伪造出来的。《汉书》记载的大秦国和西方人吹嘘的古罗马根本不是一回事,真实的大秦国在现今埃塞俄比亚一带,和古罗马没什么关系,所谓的古罗马仅仅是个城邦小国。
弩炮和床弩是不同的东西,原理更是不同。一个用的是弹力,一个用的是扭力。扭力最初来源于动物筋。后来使用的是扭力弹簧,不仅使用了弹簧,人家还把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搞出来了。也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个知识,现在的普通学生都不知道。这是先进之处。利用扭力,可以击发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比如箭和石头。
最佳答案重型升级所需食物1500,木材1000,个人觉得实用性不高。
最佳答案你是说国家的崛起吗?简单的相克重步兵(后期的反坦克火箭筒还克直升机)克骑兵(坦克),轻步兵(第一种兵)克重步兵,骑兵克轻步兵。驱逐舰克潜艇,战列舰克其...
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只能是弩。
作为一种冷兵器,古代民间可以拥有刀枪弓箭,但弩很长时间里都在禁止之列,政府为何忌讳民间拥弩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杀伤力太可怕了。
同样都是远射武器,弓箭是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的武器。英国长弓兵天下闻名,一万长弓兵就能吊打同样数量的铁甲骑士,但长弓兵训练之艰苦却鲜为人知。近代有人发掘过古代长弓兵的遗骸,发现死者两臂长度竟然比正常人长十公分左右,大家可以脑补下长臂猿,这意味着这个弓手生前受到过严格甚惨无人道的训练,才会导致骨骼发生如此严重的畸形。换言之,只有长期训练,才能在战场上实现百步穿杨的奇迹。
而同样作为远射兵器,弩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机械(转轮)或脚踏的方式上弦,只要将简单的瞄准具对准目标发射即可,一个合格的弓手大概需要五到十年的艰苦训练,而一个弩手大概一个上午就能出炉。
正因为弩的这一特点,弩早早就在中国战争舞台上崭露了头角,春秋时期已经大量装备,秦军中有专门的弩兵部队方阵,而在汉匈争霸战中,汉军的弩屡次挫败装备弓箭的匈奴大军, 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名将李陵率领五千汉军利用弩箭力敌十万匈奴骑射手,一路从大漠撤回汉边,沿途不断杀伤敌军,最终因弩箭用尽才全军覆没。
所以,从威力和训练成本来看,有什么冷兵器能和弩抗衡呢?
单纯以杀伤力来看的话,冷兵器时代的霸主应该是投石机、床弩。
毕竟条件并没有规定是哪类冷兵器,所以将古代的机械技术运用到极限的投石机和床弩绝对是杀伤力最大的东西。
在打准的情况下,没有人类能够接下床弩和投石机的攻击,厚重的城墙会在投石机的攻击下崩溃,再厚重的坚盾铠甲也会被床弩一箭洞穿,它们是冷兵器时代当之无愧的威力极致。
即便放在今天,床弩和投石机也是威力相当强劲的武器,只不过它们不适合今天的战场罢了,火枪和大炮是它们比不了的。
《武经总要前集·器图》中记载了一种用称“一枪三剑箭”的“三弓牀弩”(亦作三弓床弩),它的弩箭像长枪一样粗大,用铁片做成箭翎,拥有三个巨大的弓臂,发射的时候声如炮响,能达于三百大步之外,中者披靡,甚至能钉入厚实的城墙,当它们钉满城墙后,士兵踩着这些巨型弩箭就能当梯子爬,这被称为“踏橛箭”。
在宋代著名的檀渊之役中,辽国名将萧挞凛就是被宋军的三弓牀弩所杀,当时澶州战场上宋军已经败相尽显,结果“误触宋军伏弩”,额头中了支“大箭”,当场就堕马而亡。
没有历史记载萧挞凛究竟被射成了什么样,但用头了接了箭头拳头大,杆如长枪粗细的三弓床弩一记爆射,那场面可能跟现代被巴雷特反器材步枪打脸的人差不多。
总之,此事大挫辽军士气,进击的辽人霎时间就熄了火,再加上寇准将宋真宗拉来御驾亲征,无法再打下去的辽国遂与宋国签订了檀渊之盟。
《辽史》这样写道:“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没有宋军三弓床弩这一记视觉效果出众的现场爆头直播,中国历史可能要改写了。
投石机比床弩更加霸道,这东西在古代写作“砲”,在火炮发明以前,投石机就是冷兵器时代攻击力最强的武器。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投石机有范蠡兵法中的“飞石机”、曹操的“霹雳车”、西夏人的“旋风炮”和蒙古打襄阳的“回回炮”,此外欧洲的配重投石机和古罗马采用扭力弹簧的弩炮也都非常著名。
按范蠡兵法这种春秋时代的标准,投石机是“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这就已经相当厉害了,12斤的石头,被扔到300步的距离上,足够给脑袋开瓤子。
以旧制一斤约十六两250克看,12斤就是3千克。根据网搜结果,一块红砖约2.63千克左右,如果再加上惯性和重力,这春秋投石机那是砸谁谁完蛋。
后来的“回回炮”完全是种拿来摧毁城墙的变态武器,《元史·亦思马因传》这样记载:“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
这个亦思马因根据考据应该是个伊拉克人,他被忽必烈招到元大都造砲,为了帮助元军攻克襄阳,他帮助制造出了能发射150斤石弹的巨型投石机。这种投石机发射的时候声震天地,任何被其命中的东西都会被摧毁,甚至石弹能砸入下七尺之深。
所以在回回炮不讲道理的威力面前,吕文焕这位血战守卫襄阳许多年的将军居然投降了。
其实无论是床弩还是投石机都展现出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才是战斗力。
我是历史爱好者飞鸟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冷兵器时代杀伤力大的武器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就拿几样来写一下
1.强弩
强弩在古代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武器,是步兵用来防御骑兵的利器,可以轻易地射穿盔甲取人性命,而且操作方法比较简单,练习时长也比弓箭短得多,一般人都可以快速掌握,中近距离的命中率要比弓箭高,但是装填时间比较长,有一些破甲的重弩装填还需要工具辅助,还有一些弩炮,可以一发穿过几个人,非常的暴力,即使是现代也有特种部队会使用弩作为武器。
2 长矛
在古代长矛是军队的常备武器,是对抗骑兵最常用的武器,长矛可以在中距离杀伤敌人,一支强大的手持数米长矛的部队杀伤力是惊人的,例如历史上就有著名的马其顿方阵,方阵中每个兵士都拿着一支4米长的长矛和圆盾,长矛可以轻易地贯穿敌人骑兵的身体,在远距离中刺杀敌人,如果有敌人侥幸突破了长矛阵,会有手持短剑的轻步兵将其斩杀,几乎没有军队可以与其正面对抗。
3 希腊火
希腊火是古代的火焰喷射器,可以在水上燃烧而不会熄灭,在海战时安装在战舰上可以把敌人的舰队烧毁殆尽,因为古代的船都是木头做的很容易着火,已经着火了的敌人就算跳进海里逃命也是没有用的,希腊火还是会继续燃烧,在守城战中,希腊火也可以用来烧毁敌人的攻城武器,占拜庭帝国因为这种武器得以多次抵御敌人的进攻,古代希腊火的配方是保密的,几乎没有人知道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希腊火会给敌人的精神造成巨大压力,因为古代的人会认为那就是魔法。
弩!
大明铁活轮突火大将军兽 大明威武
马镫。
不要小看小小的马镫。
在马镫没有发明之前,骑兵骑在马上,都是用双腿加紧马肚子来保持平衡,双手必须握紧缰绳,才能让自己不会掉下来。。
如果骑兵要射箭,必须让马停住,才能弯弓射箭,而在马奔跑的时候,根本无法射箭,因为身体无法保持平衡,根本坐不稳。
所以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的作用就是侦查和骚扰,很少组成集团冲锋的。
但马镫发明之后就不一样了。
有了镫,骑者更容易在鞍上坐稳,也更容易控制马匹,从而能够解放双手,在马上做出各种动作,这使马这种骑乘动物在交通、通信和军事上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骑兵可以踩着马镫,保持身体平衡,即使在马奔跑的时候,依然可以双手离开缰绳,骑马射箭,或者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拿证长毛或马刀冲锋。
也就是说马镫,解放了双手,解放了双腿,解放了骑兵的战斗力。
马镫出现之后,骑兵的战斗力就爆发出来了。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一直是步兵的噩梦,而骑兵在战场上横行了两千多年前,直到二战时期,战场上还有骑兵的身影。
一个兵种能在战场上存在两千多年,可见其战斗力和生命力。
而死在骑兵的弓箭、长矛、马刀之下的人,简直是不计其数。
所以,马镫才是杀伤力最大的武器!
马镫起源于何事,没有定论。
2004年11月,西安南郊出土了西汉大型宫廷壁画,画中人物已经使用了马镫。
也就是说,西汉时期马镫已经司空见惯,那么很可能在战国时期马镫已经出现。
至于为什么出土的马镫少,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马镫是用皮革或者木材制成,无法保存到现在,而那些出土的都是金属制成的马镫。
重骑兵,你觉得那时 的弓箭能有多大威力?
箭、骑兵、能使重大武器之人。
粮食呀!!十万人一天就吃了十万斤米 相当一个上等县一年产量只要三天无粮军队自垮而兵器全无损。。
弓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