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Chicology公众号,欢迎关注我们。点击文末“了解更多”真的可以了解更多哦。
要如何度过这个周末?去电影院看《黑客帝国4》应该可以成为第一选择吧?毕竟这是一部影响了大部分80后的传奇电影,多少人在当年看着盗版的资源,被电影中的设定惊掉了下巴,被基努里维斯的“子弹时间”突破了想象力。回过神来,走在熟悉的街上,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怀疑“真实的”世界。如今,时间过去20年,终于可以在电影院里再次看到熟悉的角色,熟悉的情节,怎么可以错过呢?即使明明知道,这可能不过是一部华纳利用情怀圈钱的电影(在第四部的开头导演也是这样调侃自己的),毕竟第三部的时候电影已经被画上句号;而且在人人都在讨论元宇宙的今天,《黑客帝国》的设定早已不再精彩,导演还会有什么新招吗?
《黑客帝国》前三部海报
《黑客帝国》对于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对于时尚界而言,有些评论人甚至说现在的潮流就是cosplay《黑客帝国》。从Neo带有一点中式元素设计的黑色大衣和鼻梁上顶着的无框墨镜,到Trinity的紧身皮衣和Morpheus的暗红色领带。说难听一点,这些东西都可以在这几年Balenciaga的T台上或者Vetements的社交媒体上找到。几乎很难想象时尚界到底有多爱《黑客帝国》,才将那种介于古典和科技之间的浪漫想象一再演绎。无论如何,这是一部难以超越的电影,即使它自己也不行,从情节到戏服,应该都是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听听看最新一部的戏服设计师怎么说,看看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即便它无法成为经典。
《黑客帝国》前三部的戏服设计都出自Kym Barrett之手。
她在剧场做戏服设计8年之后,才转战了电影行业,和Wachowskis姐妹合作紧密。期间她还为太阳马戏团设计舞台服装,也为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设计衣服。但这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并没有加入《黑客帝国4》的项目中。
新电影由戏服设计师Lindsay Pugh操刀。
看着这位戏服设计师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样想到了Gareth Pugh?不知道两位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呢?在很多的采访中,Lindsay Pugh一再表示对于过去的经典充满敬意,但也不想要一味地模仿,不敢说超越,但起码也有所更新。毕竟“现实世界”的人们已经停止了战争,母体Matrix也已经进化,一切不再伴随着淡淡的绿色。Lindsay Pugh认为,这样的更新让戏服的部分,更加有机会加入一些亮丽的颜色。
MATRIX
新角色Bugs的蓝色头发
Bugs是第四部中一个全新的角色,就像她的名字,她代表着电脑母体中可能存在的Bugs,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够被激活。大家都知道《爱丽丝梦游仙境》对于电影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在这一部里Bugs承担了类似兔子的角色。这位Bugs非常年轻,由演员Jessica Henwick饰演,一头亮蓝色的头发,成为她在电影中的标志。
Lindsay Pugh说,Bugs的灵感板基本上以Yohji Yamamoto为主,她是暗黑的、古怪的、也应该是很有品味的。
Lindsay为她穿上一件Rick Owens的皮革外套,来唤醒观众的《黑客帝国》记忆,但为她搭配一条Free People的粉红色长裤,来增加中间的趣味性。
戏服设计师请鞋履品牌GUIDI为电影制作的皮靴,现在可以在品牌官网买到了
MATRIX
新演员Yahya的亮丽西装
《黑客帝国》的经典三角是:Neo、Trinity和Morpheus,这次只有前两位用了过去三部的演员,而Morpheus换成了年轻的美国演员Yahya Abdul-Mateen II。即使是一个旧角色,但是因为新演员,也给了戏服设计师更大的创作空间。这样与以往大不相同的Morpheus,让人在看电影的时候真的很难把他跟原版的Morpheus做扣连。
新角色太活泼,太跳跃,他像是Morpheus的青春期,完全没有了那种定海神针的安全感。从个人的观影角度来看,第四部最失败的两个角色,首当其冲就是这个新版的Morpheus,另外一个让人觉得可惜的就是Agent Smith。但对于这位“青春期”Morpheus,戏服设计师是花了大力气的。
她说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于因为疫情撑不下去的纽约品牌Sies Marjan。
这位设计师从Dries Van Noten跳槽出来自立门户,所以可想而知他的设计风格,简直花得不得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色全部集齐。在电影中,青春期的Morpheus就是这样一个花花绿绿的角色。
Sies Marjan的Lookbook
MATRIX
旧元素墨镜的新生命
在前三部的电影中,无框墨镜简直就是一个标志,Neo和Trinity都属于墨镜一戴谁也不爱的类型。而作为特工的Smith,似乎从来没有眼神,墨镜就是他的眼神。电影中,无论是否有太阳,即使非常灰暗,演员们都还是带着黑漆漆的墨镜,像是一种隐喻。所以,在新一部中,人们也在期待更多墨镜,更多不一样的设计。
可惜,这次Agent Smith看起来太像个普通人,居然没有戴墨镜。但在另外一些配角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不同的墨镜设计。《黑客帝国4》的墨镜全部都是跟品牌Tom Davies合作,在品牌的官网上就能看到大大的广告。
MATRIX
至于Neo和Trinity……
20年过去,两位主角都老了,基努里维斯续了长长的大胡子,他脸上那种东方气质渐渐消失,依然很帅,但毕竟不是当年了。幸好在电影中,我们还是有机会看到没有胡子的他。Carrie-Anne脸上的皱纹让她看起来更加温柔,在摩托修车厂那一段,还是让人瞬间梦回20年前。但他们都不再穿着紧身的皮衣或者拖地的大衣,他们更加像是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Lindsay Pugh说,对于这两位主角的造型来说,希望让观众保留那种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形象,但有想要带来新的东西。
比如Neo,他穿着一件灰色的T恤但是搭配一件长大衣,T恤是对于新形象的启发,大衣是对于过去的回忆。这样说虽然有道理,但作为老粉,始终觉得,是不是还是少了一点仪式感?至于Trinity,因为情节的设置,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生活在母体内,虽然还是穿着机车夹克,但毕竟跟那么冷血无情的Trinity相差甚远。
text:卢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图片来源: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擅转至他处,
如需转载/合作请联系我们:
crywine@
在北极拍纪录片我们见得多。
把整个摄制组拉到北极圈,一边拍一边逗北极熊玩的电视剧。
见过么?
要说敢玩,Sir还是只服BBC
北海鲸梦
The North Water
别被这性冷淡海报吓跑。
画面质感的真实性,可能是今年Sir见过牛的。
就说空镜。
没有CG,取景于北纬81°,斯瓦尔巴群岛以北的北极圈。
BBC说:历史上第一次有剧集到北极圈真实取景。
拍戏时,北极熊甚至就在旁边。
△ 真的是熊不是狗
不仅实拍,还挺下本钱。
主创阵容优质:
导演安德鲁·海格,电影级导演,前两部作品都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45周年》《赛马皮特》。
主角,90后鲜肉杰克·奥康奈尔,“囧林”科林·法瑞尔。
花大价钱,BBC是看中了原著的潜力。
同名原著,普利策奖文学评论家得主角谷美智子曾大赞:
“写实程度远超《荒野猎人》,犹如一条大白鲨:迅捷、骇人、无情,且势不可挡!”
关键词:写实。
怎么写实?
当然不是你身边发生什么,它给你呈现什么。
而是
远在天边的地方正在发生你这辈子都无法想象的罪恶、荒诞、扭曲。
而且这些。
随时可能发生在你身边。
准备好。
三个空间,步步逼近。
01
北极
1859年,一次普通的捕鲸之旅。
几艘捕鲸船从英格兰的小镇赫尔出发,驶往北极冰海。
一头鲸,半吨鲸骨,十吨鲸油,市场价900英镑。
利诱之下必有勇夫。
这句话说的不仅是船员
上船是勇夫,为捕鲸前往严寒之地。
没上船的,比你们更勇。
大老板出航前和保险公司签约,对方开出一万两千英磅的价码。
船归,捕鲸的钱不过九牛一毛;
船沉,巨额保费到手。
船员捕的是鲸;老板捕的是人。
——这注定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地狱之旅。
当然。
要船按固定计划沉下去,必然要有船员配合。
与老板勾结的是谁?
谁都有可能。
出发前,船上有正义凌然的船长,有专业的医生,经验丰富的水手……
但。
船一经驶出,到达人迹罕至的北极,人性的温度也随之降低。
果然,刚踏上北极大陆。
团队就撒开了耍——枪支、剃刀、锚抓、棒槌……
一个跟一个,闯入洁白的冰面,毫不犹豫放枪。
△记住这位,科林·法瑞尔饰演的捕鲸队长,后面要考
打偏了?还能爬?
换手,上去朝着头部就是重重一刀。
(前方画面可能引起强烈不适,承受能力低的毒饭建议跳过)
3。
2。
1。
捕猎?
不,一场宣泄般的屠杀。
所有活物“清理完毕”后,开始处理这一堆血肉和脂肪。
割刀,划开表皮;
小刀,削骨留肉。
三下五除二,一整只海豹分割成整齐的肉片,捆绑拉走。
欢呼声四起。
血腥?
镜头恰恰沉稳地像一把手术刀,如白描般记录下这一段暴力狂欢。
完事后,还有画外音在平静地“结算”:
100张皮,3吨油,每吨至少40镑
这可真是个好日子
受不了是吗?
这才是热身。
进入北极腹地,船员们遇到越来越多“珍宝”,人人争当勇夫。
捕鲸时间。
鲸喷,是换气也是警告,可在他们眼里——该下手了。
捕鲸枪早早就位,大喝一声,瞄准致命靶心。
走你!
一枪穿刺鼻孔,鲸痛苦地潜下海,发出闷声嘶吼。
接下来过程太残忍,Sir不仔细叙述。
我们看到的,是满屏的刺痛;
他们闻到的,却是“血金”的芬芳。
本剧第一集有一句看似高深的台词:
“捕鲸人,被称为,背离文化的难民。”
什么意思?
看完一幕又一幕血腥盛宴,Sir才慢慢懂了。
离开熟悉的家人、朋友,甚至肉眼可见的人类文明后。
北极捕鲸,实际一次人性的集体裸奔。
02
渔船
还记得我国渔民那起震惊世界的“太平洋大逃杀”么?
简短的文字介绍,就能让你心惊肉跳:
鲁荣渔2682”号渔船载33名船员出海,2011年8月12日,被中国渔政船拖带回港时,船上只剩11名船员,历时近两年的侦办和审理,11人被判杀害22名同伴。
——百度百科
事件改编电影,之前透露过《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在拍,可惜至今没有太多后续消息。
Sir很期待翁子光的作品。
但《北海鲸梦》的震撼程度,一点不比“太平洋大逃杀”低。
同样是渔船,同样自相残杀。
许多媒体当年在报道时,用了一个词:
“穷凶极恶”。
这当然是我们在阅读新闻后的第一感受:
33人出海,11人回归,事后查清全是自相残杀。
可《北海鲸梦》不满足于罪恶的猎奇。
它把镜头伸向船上的每个人内心,捕捉他们的变化,记录悲剧的传染、失控。
Sir才发现
所谓“穷凶极恶”,往往都发酵于普通人的“小凶小恶”。
船上,妥妥一出各怀鬼胎的“狼人杀”。
深夜,医生的舱房来了一位清癯昳丽的病人,船童约瑟夫。
他说自己只是胃疼。
医生检查结果却让人不寒而栗
他是被船上的男人鸡奸,染上性病。
怎么办?
医生上报船长,可船长和大副都不想把事情搞大。
颁布“调查结果”,事件定性:深夜滑倒摔伤案。
???
医生气得吐血,可这算什么。
第一天早上,船童尸体已然躺在甲板上。
男孩是被掐死的,死亡前剧烈挣扎,甚至门牙断了一颗。
这仅是接下来悲剧的导火索。
线索逐渐冒出。
嫌疑1:
大副询问男孩时,全程轻佻,不以为然。
甚至男孩看着他的脸,哭都不敢说出强奸犯名字。
他在怕什么?
嫌疑2:
船上有位大叔叫老麦。
先被几个船员举报,曾跟船上不少人关系暧昧。
他后来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从不碰小孩,医生对他检查也没查出性病。
清白了吧?
没完。
捕鲸队长达哥突然发言,说他亲眼目睹老麦强奸男孩。
这证词基本等于实锤。
可医生的质疑也实在
你为什么不早说。
你在藏什么?
-有天深夜,我看到他们在甲板室附近
他对那孩子很痴迷,那孩子不那么愿意
-你为什么不早说?
-我一定是给忘了,我不像你那样头脑敏锐
萨姆纳先生
嫌疑3:
喝了朗姆酒的医生在睡梦中,梦见说老麦强奸的达哥,才是性侵男孩的人。
这波妥妥预言家。
因为医生在之前的检查时发现,老麦的大拇指两年前被砸过。
别说勒死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孩,连基本的抓握都做不到。
打住。
结局Sir当然不能剧透。
但到此为止,你发现了吗
除了医生,所有人在毫无实证的情况下,都想着赶紧把这事翻篇。
他们,都在回避什么?
流言与臆测。
审判与诡辩。
一条人命,逐渐化作党派之争,权力之争。
小小渔船,逐渐滑向一片恶念失控的修罗场。
03
身边的炼狱
这真的是一次捕鲸行动么?
Sir开头就说了,不是。
船员的命运,从起航一刻就被老板写定。
可荒诞就荒诞在
一次被写定的地狱之旅,依然在人性不断被挤压和扭曲中,露出无法想象的丑陋,和预料之外的生机。
渔船在北极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他们所有人生活的缩影。
船员的恶,早有铺垫。
大副在捕鲸后曾对医生说了一番话,值得咂摸:
等到圣诞节
哪位黄花大闺女就会用这堆臭烘烘的
骨头支撑的,充满微妙芬芳的束胸衣
在海滨的舞厅里跳着“快乐戈登”舞
每一位香喷喷的可爱女性身后
都有一个充满恶臭和卑劣的世界
维多利亚时代。
女子流行一种里面插满鲸鱼骨头的束胸衣:
不止束胸衣。
19世纪中叶,捕鲸业迎来了最高潮。
1853年,美国人一年捕杀了8000多条鲸鱼,创造了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收入。
美国文学名著《白鲸》,新贝福德小镇作为当时捕鲸业中心,镇上面所有的豪宅花园,“每一样都是用标枪从海底拉起来的”。
人类当时对大自然的傲慢,最终反噬在捕鲸业的最底端:
捕鲸船员。
是他们的残忍无情,支撑起整个“海底商业帝国”。
剧中两个主角,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医生萨姆纳和捕鲸队长达哥。
看起来像正派与反派。
真是这样么?
在Sir看,他们不过是同一个乱世中,折射出两道不同颜色的光,不分优劣,只是角度不同。
关于医生,有两个细节。
一枚戒指,以及一个频繁在梦境里出现的印度男孩。
前者是他的罪。
那是他在战争中的一次随波逐流的腐败,从而被开除军籍,身无分文回到英国,身上只剩一只戒指。
后者是他的罚。
他曾想收养在战场帮他活下来的印度男孩,却因保护不力让他死在自己的怀里。
你看,他同样遭受过挥之不去罪恶与伤痛。
但他和达哥区别在哪?
这大概就是本剧留下的疑问——“北海鲸梦”,是梦想,还是梦魇?
当我们认识到现实的无奈,人性的丑陋后。
你是选择带着痛楚谨慎地匍匐;
还是背过身去,以不断的自毁和纵欲,喂养那无尽空虚。
正印了第一集开篇,引用那句叔本华名言:
“人世如同炼狱,人既是备受折磨的灵魂,也是恶魔本身。”
你是前者还是后者?
至少。
在抵达人性的“北极”之前。
请不要轻易作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