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踬者欲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操劳者须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我写此赋,纵然陆机听了拍掌而已,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2、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
3、就如汉军在万里之遥的车师国交河城作战,他们的妻子在老家清波的茅屋里艰难度日,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有的成为了望夫石、望子石;又如武臣才人嫁给下人后思忆代郡,清河公主流落民间吃尽苦头。栩扬亭曾写离别赋,临江王也有愁思歌。
4、译文:亡国的灾祸,是凄惨的,故以悲哀二字冠于篇首。个人的遭遇,家庭的流离,宗庙的毁灭,国家的衰亡,我实在是感慨悲怆,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啊!于是在流离漂泊之中,登上北固亭遥望故都,不禁涕泪交流。
5、注释 哀江南赋序 ①《哀江南赋》是庾信后期为哀叹梁王朝而作的。它详尽地描述了梁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悲愤地展示了侯景之乱等祸难的过程,揭露了梁统治集团的荒淫,讴歌了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献身精神。
6、哀江南赋: 词句注释 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梁武帝定都建业,梁元帝定都江陵,二者都属于战国时的楚地,作者借此语哀悼故国梁朝的覆亡。 粤:发语词。戊辰:指梁武帝太清二年(548)。
孔子说:“人的本性差不多,习性相差很大。”意思是说人情感(喜欢或厌恶)的本质相同,但是人的情感被改变、熏陶的途径不一样。严格遵守意志行为就不会越轨,牵挂事物思想就会变动。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原文及翻译如下: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
第二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一起上表替他们求情,皇帝怒气稍稍减退,才全部赦免他们回归乡里,终身禁锢不准做官。私党人士姓名,仍然记录在王府。
后牢修句: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李膺做河南尹时,杀巫师张成之子。张成衔恨,其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皇帝震怒,捕李膺等二百馀党人。钩党,相互连结成朋党。钩,牵引,连结。(52)坐:获罪。系:关押。
1、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该杀头。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大丈夫不死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
2、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3、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己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语译】: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最利於专一集中,长大成年以后,思虑就容易分散难以聚会,所以要尽早的加以教导,不可失去良好的时机。
4、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小令。
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暂且用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
蓬莱无可到之期[53]。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54]。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55];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56]。
我写此赋,为陆机听了拍掌而矣,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哀江南赋序创作背景 《哀江南赋》当作于周孝闵帝元年(557)十二月至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八月间。“幕府大将军”指的是周明帝宇文毓。
译文:亡国的灾祸,是凄惨的,故以悲哀二字冠于篇首。个人的遭遇,家庭的流离,宗庙的毁灭,国家的衰亡,我实在是感慨悲怆,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啊!于是在流离漂泊之中,登上北固亭遥望故都,不禁涕泪交流。
南北朝时期 瘐信 《哀江南赋序》注释 人间何世:这里指感叹时节变幻多端,难以把握。将军:指东汉冯异。典故出自《后汉书》。这里将军为自喻,大树喻梁。壮士:指荆轲。典故出自《史记》。
译文 梁武帝太清二年十月,权臣侯景窃国篡权,金陵陷落。我逃往江陵,官民都沦入极其困苦的境地;后又奉命出使西魏被扣,有去无回。梁元帝承圣三年,中兴之路彻底无望。
1、蓬莱无可到之期[53]。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54]。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55];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56]。
2、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涂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3、我写此赋,为陆机听了拍掌而矣,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哀江南赋赏析:无 哀江南赋后世评价: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4、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梁武帝定都建业,梁元帝定都江陵,二者都属于战国时的楚地,作者借此语哀悼故国梁朝的覆亡。 粤:发语词。戊辰:指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建亥之月:阴历十月。
5、全文注释及翻译如下:哀江南赋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隅,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长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
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 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像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庾子山集注》 [北朝·周]庾信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 梁太清二年十月,大盗篡国,金陵沦陷。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
本文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和表达自己悲苦欲绝的隐衷,体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梁武帝定都建业,梁元帝定都江陵,二者都属于战国时的楚地,作者借此语哀悼故国梁朝的覆亡。 粤:发语词。戊辰:指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建亥之月:阴历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