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与同时代的华佗、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与扁鹊、华佗、李时珍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张仲景
公元150年,张仲景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
10岁、已读了许多有关医学的书。
22岁、东汉灵帝刘宏大疫。
24岁、东汉灵帝刘宏大疫。
30岁、东汉灵帝刘宏大疫。
31岁、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传世《七柳品济清口方》。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
张仲景的师傅张伯祖,传世《七柳品济清口方》
33岁、东汉灵帝刘宏大疫。
36岁、东汉灵帝刘宏大疫。
40岁、东汉灵帝刘宏去世,弘农怀王刘辩继任,仅任4个月左右后被废,汉献帝刘协继位。
41岁、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汉献帝追谥刘辩为怀王。
46岁、建安大瘟疫伤寒杆菌,自195-220年,死亡人数>1000万。
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亦是伤寒的病因。这种细菌可以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即由人类排泄的粪便,再经由污染的水源或人不卫生的人与人接触来传播。
伤寒杆菌
47岁、建安纪年以来,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过半人口过早地死于疾病。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
48岁、为建安七子之一、年仅20岁余的王粲看病。张仲景说王粲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服五石汤可免。王粲嫌张仲景忤逆,假称吃了药。
53岁、刘表便任命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
54岁、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被传为千古佳话。后来,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
长沙太守张仲景坐堂行医
56岁、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分为《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平脉辨证》等十六卷。《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因为历史因素,原书原貌不复可见,后世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分别流通。
伤寒论
57岁、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张神医古代版的饺子,祛寒娇耳汤
59岁、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战于赤壁,但时突发疫病,曹操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68岁、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未听从张仲景话,20年后王粲果然眉毛脱落,后一百八十七日,即半年后而死,终如其言。
冬天,北方发生一场大瘟疫,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陈琳、徐幹、王粲、应玚、刘桢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传染病。
70岁、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