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是什么东西?有何作用?
【拼音】huáng qín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蝴蝶的生活环境】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在中药里面,黄芩、黄连和黄柏都属于味苦、性寒的清热、降火、燥湿类药物。
黄芩善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惊风、吐血鼻衄、头痛鼻渊等症、如配知母、桑白皮、荷叶、银花、连翘、桔梗、桔仁等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配生石膏、山栀子、大黄、生地等治疗鼻衄、血热斑疹等症,配苍耳子、知母、木笔花、桑白皮、赤芍等治疗鼻窦炎等。与夏枯草、双钩藤、菊花等配伍,可以治疗肝炎上炎引起的眼花、目赤肿痛、心烦头晕等症。
黄连在临床上常用对湿热泄泻、高热神昏、吐血、衄血、心下痞满、胃火炽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的治疗。如治疗胃肠实热、胃火炽盛引起的胃内嘈杂、牙龈肿痛、胃脘作痛、口舌生疮时,常与连翘、厚朴、枳实、栀子配伍。治疗肝火旺所至的肋胁胀痛、口苦泛酸时常与吴茱萸配伍。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胸闷、心痛、夜不能寝时,又常常与瓜蒌、半夏等药物配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连中含有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木兰碱等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黄连还是一种很好的抗菌消炎药。
黄柏是黄柏树的内皮,临床上主要用于对湿热下注、淋病、痢疾、尿浊带下、骨蒸劳热梦遗等病的病症的治疗,如治疗痢疾时常与木香、黄连,马齿苋、白头翁、秦皮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时所至的泌尿感染。常与栀子、大黄、龙胆草、木通、瞿麦、当归等配伍。治疗血尿时又常与小蓟、地榆、白茅根等配伍。治疗妇女带下、常与车前子、芡实、苍术等配伍。
黄芩、黄连和黄柏虽然都属清热降火药,但黄芩偏于清上焦火,黄连偏于清中焦火,而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火。根据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遇有心炎、肺火时常先黄芩,遇有胃炎时常选黄连,遇有大肠及膀胱湿热火盛时可选黄柏治疗。黄芩是一种中药。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晋书陶潜】、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喉是什么部位煮多久
1、黄喉是什么
黄喉是属于火锅中的一种食物,主要来自于猪或者牛等家畜的大血管,只是此类家畜的主动脉,也被称之为心管,但是不是食管或者气官。通常在做火锅的时候会被运用的比较广泛,添加到火锅中可以增加其鲜味,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所以黄喉的受欢迎程度还是很高的,在很多地区都被作为上等的美食。
2、黄喉的营养成分
在黄喉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蛋白质成分,通过补充蛋白质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体质,很多人的免疫力不是很好,比较容易生病,那么就需要补充蛋白质来提升免疫力,选择吃一些黄喉是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作用的,此外在黄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血红素,这种营养物质也是非常具有保健作用。
3、吃黄喉的功用
通过吃黄喉这种食材,不仅可以品尝起比较特殊的味道,而且还可以吸收一些营养,对于提高免疫力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通过吃黄喉还可以改善气血,对于气血虚弱或者是经常贫血的人来说,也是比较适合吃这种食材的,合理适当的吃黄喉确实是可以起到温补作用的。当然吃这种食材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因为黄喉比较硬,所以一定要煮烂后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