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流】
日前,美光科技正在解散150人左右规模的上海研发中心,并挑选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技术移民美国的资格。美光公司此举的直接原因是防止人才和技术外流,避免核心研发人员被中国大陆存储芯片厂商挖走。
若深究一下就会发现,美光公司此举非常契合美国强化半导体产业链掌控力的战略,是美国以芯片为武器压制中国政策的缩影。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并没有多大变化,相较于特朗普的心直口快、口无遮拦,拜登政府的招数更加阴险,中美科技脱钩已然是大势所趋。
大陆存储芯片企业求贤若渴
近年来,多家中国大陆企业重金投资存储芯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等存储芯片行业龙头企业。
长江存储成立于2016年7月,在母公司紫光集团的高额投入下高速发展(仅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规划投资就高达240亿美元),先后实现32层NAND和64层NAND商业化量产和128层NAND的产品研发,长江存储的产品还打入了华为供应链,与华为抱团取暖,实现双赢。
在2021年末,长江存储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全新消费级旗舰固态硬盘。在NAND取得突破的同时,紫光集团计划在国内投资建设一座DRAM芯片工厂,该工厂将在2021年正式动工,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合肥曾经和武汉争夺国家存储器项目,在输给武汉后,安徽省决定举全省之力打造存储工厂,合肥则充分发扬“中国最牛风投机构”的本色,对存储项目全力支持,根据规划,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2019年9月,长鑫存储宣布完成8Gb DDR4研制和生产,根据官方消息,长鑫将致力于低功耗高速率LPDDR5 DRAM产品开发,要面向中高端移动、平板及消费类产品DRAM存储芯片自主可控需求,研发先进低功耗高速率LPDDR5 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相对于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福建晋华的路途就比较坎坷。虽然晋华集成电路纳入"十三五"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但在存储芯片上缺乏技术积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于是选择了与联电合作的技术引进道路,由晋华出资,委托联电开发DRAM相关技术。
根据台湾省“地检署”公布的资料,晋华提供三亿美元资金采购研发设备,并依进度陆续支付联电四亿美元,开发出的技术成果双方共有,整体技术完成后,再转移到晋华进行量产。由于联电和美光之间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晋华被卷入纠纷中。2018年10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实施禁售令,禁止美国企业向后者出售技术和产品,将其加入到了禁售清单。美国此举使欧美设备商纷纷撤离,联电的财报中也显示关于福建晋华的项目投入已经停止,近百名技术人员回流台企。
从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几家企业都属于“横空出世”,都是在政府意志的推动下诞生的企业,这些企业不缺资金和政策,缺的是人才。由于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成立时间短,人才储备普遍不足。为了弥补人才上的短板,大陆存储芯片企业可谓求贤若渴,从友商高薪挖人是普遍现象,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类龙头企业是大陆企业挖人最佳选择。
因大陆企业来势汹汹,三星、SK海力士为了应对大陆企业挖人发出存证信函给跳槽到合肥长鑫等公司的前员工,措辞强硬,甚至不惜法律诉讼。美光公司原台湾区总经理陈正坤和员工何建廷、王永铭跳槽到联电后,被美光公司指控“带枪投靠”,台湾省“台中地方法院”裁定何建廷、王永铭、戎乐天(联电协理)窃取美光公司商业机密,入狱4.5至6.5年不等,并罚款400万元至600万元,联电则被判处1亿罚金。
陈正坤被美国旧金山联邦地方法院列入通缉犯名单。在美光收购台企华亚科后,合肥长鑫趁亚华科人事变动之机挖走了200多名华亚科员工,美光还派法务专员去了解情况并警告跳槽员工,防止技术外流。台湾另一家DRAM公司南亚科为了应对大陆企业挖人,还未雨绸缪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技术保护及宣传工作。
本次美光解散上海研发中心,并挑选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技术移民美国的资格显然基于技术封锁的目的,以核心研发人员移民美国的方式彻底禁绝大陆企业挖人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