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用功譬若掘井

  叶超英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之治学篇,第一条说的是“用功譬若掘井”。曾国藩认为:无论读书、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一个“专”字,要掘井及泉,不可半途而废。

  若干年前的高考作文就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副漫画,画中人扛着锄头,掘了四、五个地方,挖了几个浅浅的坑,有几个离井水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挖者又换了地方。口里还念念有词:这里没有水。出题者要求根据漫画的意思写一篇作文。疑心这个作文的命题者,就是受了曾国藩这条语录的启发而出题的。

  曾国藩的意思就是强调一个“专”字。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断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年磨一剑等格言的意思都是强调一个专字。道理容易懂,真正做起来就难。例如,书法练习里有专心练习一个字之说,认为不练好一个字,就不练下一个字。这样的练习,一时一地尚可,如果长期练习一个字,其中的枯燥乏味又如何克服?读书也一样,精读一本书,读久了,就烦了;写作也如此:一篇文章写到一定程度,难以再深入下去,就只能搁笔了。所以,事情掘进的深度、广度都是因人而异的。

  作为该语录的评点者唐浩明,眼力和见识非同一般,他指出,如果掘一个井到了一定程度,怎么也无法见到井水时,也要及时抽身,换一个地方再掘。凡事不可认死理,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到底是用力掘一个井还是及时抽身另掘一个井,就需要掘井者审时度势的智慧与才能了。

  世间事无绝对,掘井如此,做其他事均如此。就在专一与转换之间,体现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一味简单地掘进蛮干,也会误事;一味地浅尝辄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永远也掘不出井水来。在掘与换之间,世界的复杂性就出来了,做事的难度也就出来了。否则的话,这个世界也就太简单了,做事用功也就太容易了。

  (701字,2014、11、22)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