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游戏周边 > 游戏百科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鱼缸的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

时间:2023-06-16 16:46:58 | 访问:225 次 | 责任编辑:admin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缸里鱼身上的白色絮状物一般是菌丝,说明鱼儿到了水霉病。导致鱼儿患上这种疾病的真菌有很多种,常见的就是水霉和绵霉。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治疗方法: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

金鱼鱼鳍上免得白色絮状物是白毛病(也叫水霉病)。水霉病是由于动物身上受伤组织及死卵,慢慢在动物身上形成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

白毛病,又称水霉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症状: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一层白色雾状可能与水霉病或白点病有关。水霉病,也叫白毛病。水霉病通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多见于秋冬季和早春。

金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

1、反正凉凉的原因,都是因为水霉病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旦发现金鱼身上出现了白色絮状物,不要犹豫不要慌张,一定是水霉病(白毛病)。

2、金鱼鱼鳍上免得白色絮状物是白毛病(也叫水霉病)。水霉病是由于动物身上受伤组织及死卵,慢慢在动物身上形成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

3、金鱼身上的白色絮状物是会越长越多,它是鱼身上的一种传染病。如果严重的,不如直接扔掉。鱼儿活着也是很痛苦的。 这就是鱼类中最常见的病——白点病(俗称感冒),主要是因为水温变化较大超过了鱼类本身的适应能力引起的。

4、“金鱼鱼鳍上有白色絮状物”很可能指的就是水霉病。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通俗理解就是鱼生霉了,在低温环境下又恰逢鱼受伤严重时最容易爆发。鱼体一旦长出有棉絮般的白毛,往往表明其已经病入膏肓。

5、金鱼身上有白絮物的话,是水质中含有对金鱼的有害物质,金鱼身上白絮物是组织溃烂所出现的症状,建议为金鱼换水,并且为鱼缸添加氧气以及过滤设备。

6、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的原因 鱼缸里鱼身上有白色的絮状物,可能是因为得了水霉病,多半是因为水质恶化,或者水温过低、水温差大引起的。对此,轻微的水霉病只需要隔离放盐静养几天,疾病症状就能好转。

鱼塘里面的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

致病真菌会从鱼儿的伤口处入侵,导致它的体表有一些白色的絮状物,这种疾病多在低温时节高发,想要预防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提高水温。

如果白色的东西是絮状物,说明它得的是水霉病,除了换水升温下盐外,还要用药物浸洗。如果是起一个白包,说明是孢子虫,需要挑破后涂抹碘伏。白点病鱼身体上的白色东西如果是脓泡,那么说明它得了白点病。

治疗方法: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换水 发现鱼儿身上有白色絮状后,首先要适当换水。换水可以改善水质,对鱼儿的康复有一定帮助,同时还能减少水中有害菌的数量,从而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观赏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的治疗方法 观赏鱼身上的白色絮状可能是水霉病,通常是因为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太大引起的。对此,在病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加盐升温隔离单独饲养几天就可好转。

怎么治疗鱼身上长白色的絮状物?

1、解决方法: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用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

2、鱼缸里的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多半是因为得了水霉病,轻微水霉病只需要加温粗盐静养几天即可。若是水霉病症状严重,则需要使用青霉素搭配治疗。另外,要想鱼能恢复彻底,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或着孔雀石绿溶液进行药浴。

3、药浴: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靠升温是治不好的,需要进行药浴。病鱼数量不多的话,可以用含碘的消毒剂浸泡,也可以用盐和小苏打等量混合后,往鱼缸中进行泼洒。

本类TOP10
最新内容
金融习题 考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