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早先儿大赵邱村有这么个人叫于兆夫,四十来岁,上有父母,下有媳妇、孩子,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曲阳民间故事》大赵邱于兆夫奇遇修仙


寒冬腊月的一天,于兆夫在家里待着没事干,就背起筐,拿起耙子到村北的山坡上去拾干柴。西北风呼刮着,天气冰冷,冻得于兆夫伸不开手,脚儿,想找个暖和旮旯暖和一会儿再拾。他来到一个暖和旮旯里一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和一个黑胡子老头面对面坐着下象棋,就凑过去蹲在一旁看了起来。

《曲阳民间故事》大赵邱于兆夫奇遇修仙


两位老人下棋下得很慢,半天才走一步,于兆夫不声不响地看着,有时眼睛离开棋盘看看别处,只见山上的草木,山下的庄稼,一会儿青, 一会儿绿,一会儿黄,他觉得怪有趣的。待了一会儿,白胡子老头儿笑着对黑胡子老头说:“老弟,咱们这盘棋已经下了三百年了,还分不出个输赢来。先吃点东西吧。”说完把手一挥, 你说怪不怪,不知从哪儿钻出个洞儿来,双手捧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两个大鲜桃。于兆夫纳闷儿了,哪来的鲜桃呢?两位老人一人拿了一个,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嘴角边上流着甜水,四周围散着香气,馋得于兆夫直流口水。他生怕被两位老人看见,赶紧用袖子捂住嘴,干咽了几口唾沫。 忽然,他觉得一阵儿清风吹过,定眼一看,两位老人早没影子了,放棋盘的石头上放着两个大桃核。于兆夫拾起桃核,看着山上的草木和山下的庄稼,还是一会儿青,一 会儿绿, 一会儿黄。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想起拾柴火的事来,急忙去找筐和耙子,可哪儿也找不见了。无奈,他只好空着手儿走下山去。

于兆夫回到村里,村里的人一个也不认识了。他来到自己家门口,怎么看着也不像。早晨出去时是破栅栏门,这会儿成了小门楼,门前那棵槐树那会儿只有胳膊粗,这会儿两搂都搂不住了。于兆夫正纳闷儿,黑漆大门“吱丑”开了,大门里出来 一个六十来岁的老汉。于兆夫问:“老大伯,这儿是不是大赵邱?”老人点点头:“你找谁?”“我找于兆夫的家。”老夫先是一愣,上下打量了于兆夫一 番,不以为然地笑笑说:“老乡,你要是累了请到家里坐会儿,你要是饿了,我给你做饭吃,千万别提于兆夫这三个字。”“为什么?”“实话告诉你吧,于兆夫是俺上八辈子的爷,上山拾柴火没回来,早成了。”

于兆夫一听心里犯了嘀咕, 怪不得那两个老头儿说一盘棋下了三百年,怪不得山上的草木一会儿青会儿黄, 原来那两个老人是神仙,那一会儿青一会儿黄是一年的变化呀!几百年过去了,亲人近人都没有了,我吃鲜桃,成了仙身,还回的什么家呢?干脆上山修仙吧!

于兆夫返回嘉山,在山顶一块凹地上用石头盖了个小屋(现在叫修仙堂)修起仙来。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于兆夫修炼得也有两下子了,不管多高的悬崖峭壁,他跷腿儿就能上去,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一迈腿就能飞过去。

不过,这还不能成仙,要想真正成仙,还得经仙点化。

那么谁去点化于兆夫呢?原来是天上的王母娘娘。

这天傍晚,王母娘娘变了个美丽的小姑娘来到修仙堂外,说是她求拜佛进山迷了路,天黑了不敢独自下山,求告于兆夫借宿一夜。起先于兆夫有点不愿意,后来见她苦苦哀求求,就答应了。就这么着,王母娘娘在里边睡在于兆夫的铺上,于兆夫守候在门口外过了一宿。


王母娘娘对于兆夫没有食色之心很感满意,但她还想试试他有没有贪财之心,就把一根小木棍化作一支金簪子,放在铺上,辞别于兆夫走了。于兆夫回到屋里,见铺上有件闪闪发光的东西,拿起来一看, 原来是支金簪,不由得动了心,轻轻地把金簪藏起来了。这时,那个小姑娘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门口,急得什么似的,说是弄丢了支金警子,向于兆夫看见了没有。于兆夫说没有看见,也装作很着急

的样子,四下找起来。小姑娘哭哭啼啼地说那金簪是她的订婚礼品,求于兆夫成全她的婚姻,于兆夫硬说没看见。王母娘娘真恼了,摇身变,现了原形,大声说:“于兆夫你想修仙,说着容易做着难,长着一双金钱眼,错把木棍当成金簪。我是王母点化你,叫你永远难成仙。”说罢驾云走了。


于兆夫掀开铺盖一看, 哪里有什么金簪,果然是个榆木棍儿。他后悔极了,想驾云去追王母娘娘谢罪,可是脚连抬也抬不起来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