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要点:
1.每一步的弹跳发力开始,要以腰腹部意识往上让身体腾空离地,然后再利用落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自然弹起,反复循环。初期练习,即使是以肩部上耸也没有关系。
2.落地后脚跟必须触碰地面,自然落下就行。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让跟腱拉长收缩放开反弹,让身体顺应反作用力自然弹起。这样的受力运用方向才符合脚踝关节的自然做功方向,让脚踝不受额外负担而能充分做功,这是避免脚踝受伤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3.如果是踮脚尖的话,身体重心自然就全部负荷在脚尖部位,而脚跟不产生触地的过程,会让跟腱部位闲置,而大部分的作用力会代偿到小腿肌群上面去做功,跟腱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了。而且,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你还不能克服大腿做功的情况下,每一步的弹跳就会以大腿往下蹬地来让身体弹起,这样的动作意识和我们练习脚踝和跟腱的初衷就大相径庭了。
4.每一步的弹跳练习,和我们跑动中自然落下,每一步落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的发力原理和体感是一样的,记得我说过,我们在落地后的发力蹬地弹起,其实就是我们的前脚掌在利用跟腱的作用做功,这个发力意识和我们拉起的意识可以并用,因此,我们在练习弹跳动作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这样的一个体感反应。当然,在主动跨步的群体当中,他们习惯了以大腿前侧肌群做功蹬地,对脚踝和跟腱的作用几乎是废置的,这点其实是非常可惜的,而且,和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会因为自己感受不到其中的作用力而容易误解,因此,以踮脚尖的方式来练习弹跳的后果也就容易忽略。
好吧,弹跳练习的奥秘其实是无穷的。在我初期练习的一年多,我反复体会了不同的发力点来感受每一步的体感,结合我在跑动中落地方式的不断优化,最后才总结出这样的一种练习方式。当然,对于跑动效率来说,我们尽可能的去适应和提高,也不能说其他练习方式就不对,只不过是一个动作效率和身体需求不同而已。多一个认知,就多一份选择。
练习中体会,跑动中体会,以实践来检验理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