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游戏周边 > 游戏百科

乙女游戏是什么?(十款好玩的乙女游戏排行榜)

时间:2022-08-10 11:38:37 | 访问:124 次 | 责任编辑:访客 | 来源:本站

提到国产乙女手游,人们难免会想到一些奇闻逸事。2018年,《恋与制作人》的男主角之一李泽言的生日祝福被投在深圳一栋高楼的外墙上,滚动播放1小时。根据这类广告的公开报价,坊间传言这次庆生活动是粉丝众筹100万元人民币后抛出的大手笔。这应该是国乙玩家首次获得圈外人瞩目。不管是《恋与制作人》本身,还是玩家群体的种种特性,似乎都为日后整个国乙社群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所谓“乙女游戏”,一般指主要以女性为受众,在主线故事中与各种各样的男性角色发展恋爱关系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各种选项或小游戏增加与特定男主角的好感度,推进恋爱剧情。业界普遍认为,最早的女性向恋爱模拟游戏是1994年光荣在SFC上发售的《安琪莉可》。在国内,同类游戏一直存在,一些二次元同人游戏制作组和橙光游戏等平台上过去均有产出,只是没有获得太多热度,直到2017年手游《恋与制作人》上线。

《恋与制作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内乙女手游市场的最大爆款

对国内游戏行业而言,主打恋爱模拟的《恋与制作人》和主打换装的《暖暖环游世界》意味着业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玩家群体。在此之前,行业流传的成功故事是“找到二次元玩家”,在一系列相当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风格的叙事中,被忽视的“二次元玩家”被发现,被服务,被满足,最终带给游戏开发者丰厚的金钱回报。同样的叙事出现在女性向游戏上。在这两款游戏之后,女性向游戏,尤其乙女游戏开始成为游戏开发的热点选题之一。

乙女产品纷至沓来,消费群体内部偶见的冲突也往往以“奇观”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比如说,一些玩家热衷于呼吁游戏开发方在卡面华丽度、剧情长度、文案质量等方面对每一个可攻略角色“一碗水端平”。还有一些玩家会事无巨细地统计游戏中每位男主角支持者群体购买周边产品和充值的力度,互相比较竞争,以证明自家粉丝对角色的爱更加热烈、深沉。

这听起来很类似于社会上对“粉圈文化”的固有印象,频繁出现的类似事件也无时无刻不在加深这种印象。仅今年6月,《光与夜之恋》就在男主角生日和周年活动前后引发了若干事件,一时间占领了某游戏综合论坛的八卦版面。在这些声浪集中出圈之前,国乙玩家哪怕在玩家群体里也长期处于边缘境地。

所以,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情况的出现?目前国乙手游的玩法和社区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国乙玩家中自己默默玩游戏的人群,和在社交网络上大声表达诉求的人群,又各自抱有怎样的心态?

即使抱着这些问题翻遍业界和学术界材料,也很难找到相对深入和完整的讨论。国乙研究涉及到很多现实困难。商业上的保密措施、产品类别本身过短的发展历史,以及缺乏定性和定量的严谨研究成果等因素,使得我们很难为这些问题找到所谓“正确答案”。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以更严肃、更多样的视角去看待国乙圈子里的各种现象,毕竟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先后找到几位学者和游戏从业者聊了聊这些现象。其中包括某国产乙女手游制作人“路先生”,英国约克大学社会学系游戏研究在读博士晚华、讲师Emily Nicholls和讲师James Cummings,曾从传播学视角发表乙女游戏论文的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孙源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玥。


贩卖内容的“女性向”和泛用户群

目前游戏市场上,国产乙女手游的玩法大同小异。游戏的主线剧情往往由所有可攻略男主角共有,他们会在不同情境中和玩家扮演的女主角互动,中间可能涉及少量解谜或回合制战斗。如果要进入和特定男主角的恋爱剧情,玩家需要抽到对应的卡牌。这类剧情,包括语音、CG和电话、信息等其他杂项内容,都与抽卡绑定。这也是国乙手游最主要的课金点。

这种商业模式和其他的游戏是不同的。路先生告诉我,在手游领域,乙女是现在极少数还在出售内容的品类。而与之相对,其他大多数游戏可以被归纳为“出售数值”——或者用一个更熟悉的词,“数值导向”。所谓数值导向,不光是让玩家喜欢角色,还要让他们把“厨”,也就是疯狂喜爱的角色培养得强。这个强,最直接的就是数值、装备上的强。路先生解释了这其中的差别:“就拿《原神》来说,你抽到心仪的角色,花费其实并不高。但如果你想让他或她达到满强度、武器顶级,费用就会高出10到20倍。”

内容消费和数值消费的区别,直接导致了乙女手游的付费点、付费周期和其他二次元手游的区别。目前业界的观点是,女性更倾向于情感驱动的付费,而不会觉得角色攻击力是值得付费的东西,在行业内,这被称为“不跳数值坑”。相较于传统男性玩家,这一特质直接导致很多女性玩家更不倾向于在战斗上付费。

在女性向手游领域,“内容”往往指卡面、皮肤、故事和剧情等要素,如果是换装游戏,“内容”就是服装。这些是目前女性向用户比较认同并且愿意付费的东西。如果想把游戏广泛地卖给女性玩家,厂商就必须主推内容。路先生告诉触乐,女性向游戏的内容付费往往集中在活动期。“我们会绑定出售新卡和随着卡面更新的剧情,换装游戏的新服装也会通过活动上架……此外,活动的定价往往是有弹性的,比如《光与夜之恋》要拿很多钱课的婚纱,后来就白送了……”

活动商品的定价也有可能成为舆情的导火索。周年庆期间,《光与夜之恋》玩家因为怀疑前策划把自己的人设代入女主,从而引发愤怒“人肉”的风波,在路先生看来,一部分原因是周年庆婚纱太贵,还不分男主随机发放的情绪衍生。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女性向游戏的舆情在活动期间有很明显的集聚。

根据攻略组给出的数字,周年庆活动的婚纱要正常抽取成本非常高昂,大概240抽才能获得随机一套,还不一定是和玩家心仪的男主所对应的那套

另外,国产乙女手游所面向的泛用户群体,和我们日常所称的玩家,乃至更细分的女玩家群体有可能重合,但并不完全对等。

目前,主流国乙的卡面精致程度已经非常高,人物面部、头发和衣饰细节都刻画得非常细致,有些甚至可以称为繁琐。但即使如此,微博评论里还是经常见到玩家的不满,总有人批评角色画像“不够仔细”或者“比例不对”。

这一部分是因为国乙手游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2020年12月,有报道说《恋与制作人》的注册用户已经接近1亿。路先生说,注册用户数量会有水分,实际峰值用户数量可能只有一半。即使如此,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庞大和惊人,“毕竟没有其它当红的二次元游戏官宣过注册用户破亿。”

国乙手游的用户规模远远超过所谓的核心玩家或主机玩家群体,但这是一个对游戏相对没那么熟悉的群体。“国产女性向游戏从《暖暖环游世界》开始,到《恋与制作人》实现了全覆盖,有大量女性用户是在这款产品之后才开始玩游戏。对她们来说,这两款产品是真正的‘年轻人的第一款游戏’。”晚华向我补充说。晚华曾经在《奇迹暖暖》公会中为玩家提供基本攻略流程。“你根本想象不到从未接触过游戏的玩家对最基础的操作有多么不熟悉,即使有些操作对我们来说约等于直觉和下意识,但这些‘直觉’和‘下意识’实际来源于多年的游戏积累和习惯养成,不是天然就会具备的能力。”

几个较早的国产女性向手游常常被视为“蓝海用户”的开拓者

路先生也同意这个观点。“那些诟病游戏性、诟病女性向手游玩法单一的玩家,乃至愿意为数值付费的玩家,其实已经是相对核心的一批。她们是我们通常认知的‘女玩家’。而纯女性向受众和泛用户群,其实很少抱怨玩法方面的问题。从文化向心力上讲,她们更接近一般的女性手机用户。”

这也许是她们着重审视卡面、服装的精致程度和官方是否“公平”的原因之一,也是一般玩家群体将她们视作“异类”的原因。她们所遵循的规则、所看重的东西,和其他玩家群体多年形成的潜移默化的规则并不相同。

“女性向受众对品质的要求确实更高,这是很明显的区别。一般二次元手游卡面,只要审美到位,重点的地方刻画到位,其余的潦草一些也没关系,但乙女游戏卡面这样绝对不行。”路先生说,“就像有些人买衣服和包会特别看重做工。要是卡或者活动服装哪里不够细致,就像几千块的包上有道划痕,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国产乙女手游的卡面确实能用“事无巨细”来形容

不过,用户群的扩大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部分玩家因为对纸片人的迷恋而发表的攻击性言行?比如,一部分玩家指责厂商对自己喜欢的角色不上心,一部分人在声优爆出私生活污点的时候认为他们“连累了”角色,还有一部分人指责不合口味的二创同人作品是侮辱角色。当这些攻击行为影响到现实,人们会感觉这些玩家将纸片人的利益置于真人之上。


本类TOP10
最新内容
金融习题 考研百科